组织社会学

2022-04-12 19:2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组织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组织

浅谈“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及在当代社会的偶发性

关键词:古代与现代 传家 原因 不同 穷过三代 资源占有

前言“富不过三代”作为一句警世箴言,多年来却成为穷人对富人的诅咒,成为他们仇富

心理的发泄途径,究竟“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是什么,而“富不过三代”究竟是不是百试不爽的真理?

正文:

关于“富不过三代”俗语的出现原因

“富不过三代”是一句中国古训,其完整的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因而,我们可以从中抓到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词:传家。因而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提出这一观点,是对于家庭和家族的传承而言的,意在警醒世人,以富贵传家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持久性,是一个家族传承中最不具有长远意义的方法。而这句话之所以沿用至今,足见历史上和生活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例子,然而,在经过岁月和时代的风化,究竟这句话是否还具有真正的普世性?

那么,就让我们先从其出现的根本找找依据。

首先,从前文中的古训中我们可以找出第二组关键词:道德、耕读、诗书、富贵。我们不难发现,这四个方面的层层递进和其所属的时代特征具有惊人的契合性。“士农工商”古代中国封建文化的沉淀之下,几乎所有的文化都逃不出这个阶级观念的框框,正如当时的“帝王天命”正如中世纪的“地心说”很多伪命题在某一时代背景下一度成为真理。而从秦汉时期直到清王朝的同志被推翻,商人这个阶级无一例外地被放在了社会的最下层,冠以“市井”“铜臭”的刻板印象。而商人和钱财、富贵的字眼息息相关,正如“钱是万恶之源”一样,钱财、富贵这些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东西却成为统治阶级批判和打压的工具。而作为这个“士农工商”平等的时代,我们是否需要寻找到一个新的维度来考量所谓“富贵”?

当然,不得不承认,商这个阶级的确存在如贪婪、市侩、剥削他人等劣根性,而富贵则是催化人们内部这些劣根的萌芽,换句话说,抑制人们对于富贵的渴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人性中的这些弱点。因为自私,社会才会以奉献为倡导;因为懒惰,文化才会以勤奋为主导。的确,人性本恶,在某种程度上,富贵对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存在及传承,带给他们的可能是阻力。

然而,单单就“富贵”而言,也许是这样。然而当“道德、耕读、诗书”与“富贵”并行存在时,其实不是这样。显而易见,道德、耕读和诗书,其实所指向的是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富贵则直指一种物质的传承,精神会伴随着祖先崇拜一点点从古至今渗透,而物质只会随岁月的风化面目全非,甚至使人面目全非。这种观点看似合理,但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它将自变量设置为“道德”“耕读”“诗书”“富贵”等一些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物体,将其对于人的作用单向化、夸大化,从而推出应变量“传家”的最终形态。人们有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同样也存在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古语,因而,单单把其他抛开,单单以“富贵传家”自然显得很苍白,但其实若将富贵抛开,单单将“道德”拿出来大张旗鼓,也未免有些许道貌岸然。

同时,不得不提到的是,“富不过三代”随着时代和人心的变化,慢慢地从警示名言走向仇富之人对于富人的诅咒和讽刺,这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不传富贵”同样造成了人们道德思维的扭曲,嫉妒等劣根性的爆发?

“富不过三代”之于现代社会


“富不过三代”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然而结合现代社会这个准则还是否可行呢? 其实,人们大多相信“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并不是财富本身的罪恶和不可取,而使认为财富会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代人变质。

然而看看现代社会,其实一个家庭的富贵到底能带来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将“富贵”一词建立一个坐标,到底怎么样才能称之为富贵呢?小康算不算富贵,煤老板是不是富人,还是说只有像盖茨和乔布斯那样的人才叫富贵。那究竟是所有等级的富贵都不过三代,还是部分富不过三代,有的甚至能过五代、十代呢?

其实,对于一个家庭而来,积累一定的资本将它用于对于下一代人,甚至直接传承里下一代人,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而人们之所有认为“富不过三代”,其实是富贵带给人的那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可能会使人陷入一种骄奢的较自我的状态之中,甚至产生在价值观和人格品行上的扭曲。因为在中国,富贵传家常常使孩童从小就处在一种衣来伸手,来张口的生活之中,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心智上的成熟都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这一点不可回避。

然而,中国同样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女孩富养”。其实在我看来,不仅女孩富养,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而言,富养远远优于穷养,当然我并不是强调一个贫苦家庭将所有财富都拿来养育孩子,使其过上富人的生活,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前文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情况。 而我认为的富养,强调的是一个孩子在富养和穷养的环境中,何者更有利于其发展的问题,富贵会使人居安不思危的情况的确存在,但大多数情况往往富优于穷,其原因有很多, 首先,富贵能给人创造更好地学习成长的环境。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国的大学高校中,来自较贫苦的家庭的孩子不少于,甚至高于较富裕家庭的孩子,但是在一些水平较高的大学中,或者说在一所大学中的佼佼者,往往是那个相对较富裕的家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财富意味了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可以创造更多渠道、更优配置的学习机会。信息和资源在数量上的增加往往会引起质的飞跃。其二,富贵往往能开拓人的视野。世界上存在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人,但更多的是“可以共患难,无法共富贵”的尴尬,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即是一个人在从贫到富的一种文化震撼的后遗症。多少人在追求富贵的道路上走弯了路,不是因为富贵可怕,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富贵,这才可怕。

“富能过三代”早就是一个可能的命题。在资本急速发展的时代,白手起家往往比资本积累来得虚无的多。现代社会的日不落企业往往都是在几代人的手里步步壮大的。其实我们现在真正该警惕的不是“富不过三代”,而是如何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去实现“公平的富过三代” 在以利滚利的今天,财富聚敛在少数人手中,并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指数爆炸,将社会资本不断地集聚,虽然富能不能三代我们不知道,但穷势必穷过三代。

因而作为穷人,我们做的不该是将富二代、富三代的帽子扣在那些有钱人头上,以无理由的谩骂攻击别人的富贵,为自己的贫穷找借口。而作为富人,我们想的应该是用资本创造价值,而不是用资本创造资本。

认识富贵,了解富贵,以理性和道德去度量富贵,才能做到家庭、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富可万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265c27aaea998fcc220e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