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用的再认识

2022-05-24 10:2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用的再认识》,欢迎阅读!
中小学,人人,作用,认识,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用的再认

作者:刘国臣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06

一般来讲,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是为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应用系统。认识总是随着事物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从2012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正式提出网络学习空间后,这个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不断地丰富、深化,其内涵、外延也逐渐清晰起来。在中小学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常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提,使概念更为准确,其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更为明显。本文意在将实践中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用的认识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实现信息技术内化的催化剂

2000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自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 2010年开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纵观中小学信息化3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理清这样一条脉络:(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工具 ;(4)把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教学、学习平台;(5)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进程概括为四个层次: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当前发展阶段属于应用”“融合层次,应用的因素更多。在抓应用上,我们还有另外一组常用词语:整合、融合、深度融合,在实践中表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笔者认为,在融合创新之间,必然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常态化。内化要通过同化顺应两种机制来完成,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改变着每一位应用者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内化正在悄悄地发生。许多教育信息技术也已经或正在同化为师生素养的一部分,而且发展势头迅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内化的过程中起着接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作用,起着加大频率、增大强度、丰富内容、加快进程的催化剂作用。 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建设综合价值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就是应用。建设只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浅层次应用只是初步,深度应用才是核心目标。笔者认为,信息化应用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有用。信息化要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2df1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