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观众

2022-04-13 04:2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戏剧与观众》,欢迎阅读!
戏剧,观众



观众是流派形成的一个前提

徐涟:流派纷呈可以说是对戏曲繁荣的最好写照,也是衡量戏曲表演艺术成就的重要指标,那么,为什么当今的中国戏曲演员难以形成自己的流派?

傅谨:流派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是艺术家要拥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戏曲演员形成自己的,未必是由于他的天赋比同行们优秀,而是由于他具有超乎常情、常理的独特性。以程砚秋和周信芳为例,他们一度失去一般人所认为的成为优秀演员的身体条件,但是因为他们特殊的努力,兼之身体条件的缺陷迫使他们不得不去寻找某种特殊的风格与表达方式,由此才显得与众不同。如果按照现在戏曲院团的选材标准,他们几乎不可能继续从事京剧表演事业,因此也就丧失了独辟蹊径自成一派的可能。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院团过于行政化,全国各地的剧团不得不按照同样的标准选择与培养人才,因而个性戏曲演员成长的空间,在其走艺术之路的初期就被窒息了;另一方面,还由于目前的演出市场缺乏足够的能量,不足以形成市场化的引导机制,让独具异禀的演员脱颖而出。

其二,戏曲流派既然指的是演员风格,那么,一定数量的足以鲜明表达其个人风格的剧目,自然就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以演员为中心的剧目创作,更重要的是演员自己的创作。演员能否形成自己的流派,关键并不全在于他在舞台上是否必须按照导演的构思去表演,更在于他能不能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剧目的表演和演唱,坚持并且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总的说来,目前剧团的剧目创作很难成为演员的创作,除了编导、导演、作曲、舞美等都有自己的构思与自己的表达以外,更关键的是演员自己的构思与表达几乎不为人们所关注,也不为演员自己所充分关注。

徐涟: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像尚长荣先生这样的大艺术家,具有显著的个人风格和独特成就,照您的观点,他应该已形成自己的京剧流派,但是






包括他本人在内并不是普遍承认这一点,这是否说明流派的凋零是当今中国戏曲衰微命运一个必然而不可逆转的结果?

傅谨:必须补充的是,观众对于流派的形成是个很大的前提,戏曲流派总是在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狂热拥戴互相激荡下产生,更是在演员和观众相互间给予和接受的过程中形成的。越剧时间短,但流派众多,就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有一批数量庞大、相对固定的观众。尚长荣先生20年里创作了3部大作,但可惜的是他出来演出的机会很少,偶尔出来一次大家都当作节日看待。同样我们很多的优秀艺术家成名后和普通观众的接触很快变少。没有足够多的好观众,尤其是没有对戏曲艺术痴迷且熟悉的、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趣味,足以分辨出不同风格与演员不同表达方式之差异的观众,个人风格特色再鲜明突出的演员,只要他们无法通过这些特点得到认可,所谓的流派只能是一种假设。

当然,我们不必把以上现象看作是戏曲衰微的必然结果,因为有效改善戏曲内外环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促进演出市场、稳固观众群体方面我们还有充分提升的余地,比如在继续增加政府对剧团的经费支持前提下,启动直接惠及观众的资助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7371f54693daef5ef73d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