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知识点梳理

2022-08-12 07: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狼》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狼》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3、《狼》体裁:短篇小说。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读准字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弛(chí) 眈(dān 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i 少时(shǎo 积薪(xīn 奔倚(yǐ) 少时(shǎo 顷刻(qǐng 变诈(zhà)

三、全文梳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字词分类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复投(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并驱如故/禽兽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骨(把) 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盖诱敌(来,用来) ③止:

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而前狼又至(停止) 乃:

奔倚其下(于是,就) 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

后狼止而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狼不敢 (动词,上前) ⑥意:暇甚(神情) 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敌:

恐前后受其(攻击) 盖以诱(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 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 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六、聚焦中考 一、释词

1、止有剩骨 2、顾野有麦场。 3、苫蔽成丘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一狼洞其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7、悟前狼假寐 8、意暇甚

9、恐前后受其敌 10、止增笑耳 二、译句

1、投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7dd9f7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