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及法律对策

2022-03-20 05:3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及法律对策》,欢迎阅读!
法律,对策,暴力,特征,校园



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及法律对策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而现有教育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给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目前教育教学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校园暴力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已经不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特征;对策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但是,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了学生的生命安全,给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校园暴力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同时对制定出专门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也表现出极大的紧迫性,因此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并实现教育法治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校园暴力的含义

校园暴力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关于校园暴力的内涵存在多种解释,有的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一种经常性发生在校园内部的,涉及到教师、学生以及校外其他人员的伤害事件,有的将校园暴力解释为是一种发生在校园内的,并由教师、学生或校外其他人员对其他学生、教师或校外人员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具体而言,校园暴力就是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校、校外侵入者与学校师生间的各种身体伤害,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以强迫、威胁等暴力手段压制被害人的行为。暴力行为主要包括对受害人所造成的故意身体、精神、财物等方面的伤害。



二、校园暴力的特征

校园暴力事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施暴主体呈低龄化发展态势,在校学生犯罪率逐年增加,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二是施暴者大多具有群体性,个体施暴者的行为发生率较低;三是,施暴行为比较隐秘,多数暴力事件的起因是学生相互之间的矛盾,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制止,后果将十分严重;四是思维模式比较简单,不考虑事件的后果,而且施暴的行为和手段通常比较粗野,容易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五是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学校及周边,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学前、放学路上。



三、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多发生在12-25岁的学生之间,这些学生处于生长发育过程的黄金阶段,由于生理发育较快,体内各种激素分泌较为旺盛,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较晚,常常会感到易怒、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cd8a7290c69ec3d5bb75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