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重点

2023-03-31 03: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理论重点》,欢迎阅读!
文学理论,重点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三个分支

3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其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5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6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P14

7艺术交往论: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这种交往行为理论对诗学的贡献,是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在他看来,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8、当代性: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在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9、“动物的生产时片面.....处处都在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段话论证的是生命的美学意义——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10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11、刘勰《文心雕龙》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12、《尚书-尧典》诗言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13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 文学。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

14俄国形式主义:著名的“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15英美新批评:同样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代表人物兰塞姆还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

16列宁在著名的论文《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的话,文学反映论的代表文献(还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7伊瑟尔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利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召唤结构)作者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在召唤作品的潜在读者或可能的读者。

18英国人类学家佛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19谷鲁斯借鉴了文艺史上古老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

20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从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出发,认为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原本的理念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

21加拿大原型批评家弗莱就以“循环”作为这一动因。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

22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

23、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首次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鲁迅对此话的解释是: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为一时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 审美表现领域,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艺术活动 25形象,这里指审美形象,即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特有存在方式


26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世界文学这对文艺学范畴的是歌德 271956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28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都是精神活动。

29、西晋陆机的《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见解,创立了“诗缘情”说,明确肯定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是情感

30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1物化:通过语言文字纸张等媒介,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质性的文本。三竹说)

32、真善美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和美学

33、“诗意的裁判”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所谓“诗意的裁判”就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34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35黑格尔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36、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P187

37文学的文本层次,我们从总体上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38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文学语言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9、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中第一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明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提出了“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0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41文学意象意境的区别与联系P216-P230 结合具体作品

42、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作“叙事学” 43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曹丕《典论.论文》中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44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学学作品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45、法国博物学家、文学布封提出了风格即人的观点(理解意思,结合例子分析) P283

46、期待视野: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47期待视野三个层次: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48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预想读者。

49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那里面包含着某些“空白”,只有读者才能填充这些“空白”这样读者就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并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再创造的才能。 5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净化说”

5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的一种原则和方法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da86f08bd63186bcebbc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