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资料收集

2022-07-20 19:5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资料收集》,欢迎阅读!
鲁迅,资料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1019日病逝于上海。

关于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八道湾11

19191121鲁迅由绍兴县馆迁入西直门内八道湾11居住。为了全家定居北京,实现“弟永不分家”的夙愿,他多方奔走,卖掉了绍兴的老宅,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耗资4000余元,买下这座坐北朝南、具有三进院落的宅院他对许寿裳说:买这房子是“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游玩”。鲁迅当时自己并无子女,但两个弟弟都有孩子,他喜欢侄儿们,买房首先想到有利于孩子成长,而不计个人得失。该院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外加一个西跨院。进门前院十分开阔,有一排三间一套的倒座南房9间,鲁迅曾在中间一套住过,《阿Q正传》就诞生在这里。中院是整个宅院的主体,有高大的正房3间,东、西两间分别住母亲鲁瑞和妻子朱安女士。关于朱安,鲁迅曾说:“这是母亲给我的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正房东、西各有3间厢房,起初是鲁迅的居室和书房,后来西厢房成为周作人的书房,取名“苦茶庵”、“苦雨斋”。后院有一排后罩房9间,是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两家的居室。西跨院的房子为储藏室和佣人居室。

鲁迅在这里居住3年零9个月,这是他全家迁居北京后三世同堂、“兄弟怡怡”的一段美好时光,也是这座周宅最兴旺、最荣耀的一段时光。当年,由于鲁迅、周作人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引来许多文化教育界名人登门拜访,青年毛泽东也曾来访(周作人日记192047日记:“毛泽东君来访”。八道湾周宅成为京城文化界名人的聚集地。当时,周氏兄弟的经济收入颇丰,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月薪300元,周作人在北大教书月薪200多元,加上两人的兼职、稿费,总收入为一般大学教师家庭的十多倍,生活可谓富裕

但是好景不长,鲁迅“兄弟怡怡”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1923714日鲁迅日记载:“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县一肴,此可记也。”719日,鲁迅接到周作人的信,信上闪烁其词,隐讳影射鲁迅行为不端,让鲁迅以后“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去。鲁迅看后要找他问问明白,他避而不见。鲁迅向来对二弟爱护有加,生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一个好端端的和乐家庭何以至此?问题还是出在周作人夫妇身上。这几年,全家经济由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当家,鲁迅遇到不顺的事自要稍加劝导,不料遭来嫉恨。三弟周建人在《鲁迅和周作人》一文中说:“她(指信子)并非出身富家,可是气派极阔,架子很大,挥金如土……鲁迅不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交出,还把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有时还到处借贷,自己甚至弄到夜里写文章时没钱买香烟和点心。”“但周作人任妻子挥霍,不敢讲半句不是。”尤其是信子诬蔑鲁迅对她不逊,图谋不轨,这让傲骨凛然的鲁迅感到愤怒,无法容忍。而周作人又屈从妻子,轻信挑唆,拒绝面谈,不惜牺牲兄弟手足之情,最后只好分道扬镳了。192382日,鲁迅怀着痛苦的心情,携朱安离开八道湾,搬到西四砖塔胡同61号暂住。母亲对大儿子的出走甚为不平,对人说:(他)亲自买进,设计改建,把一家老小接到北京,倒反而没有权住,想起来都替他心酸。



关于一些细节:

1:在鲁迅1926年离开北京后,朱安一直陪伴在鲁迅的母亲身旁。

2::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3: 19295月和1932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

4: 东面一间留给鲁迅的老母亲,西面是朱安的卧室;中间的堂屋则是鲁迅唯一的”用武之地“了。白天,这里充当会客室和大家吃饭的地方,晚上,鲁迅就在这里写作,靠墙的一张木板床是他睡觉的地方。由于地方实在太狭窄,鲁迅的书籍没地方放,只得搁在木箱里,待用的时候再取出来,放到桌上和床上。即使这样,他还有十几箱书不得不存放在教育部里。此时鲁迅的境况,可说是“贫病交加、情绪低沉”。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e68716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