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房玄龄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鲁琼版)

2023-03-30 19: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唐书·房玄龄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鲁琼版)》,欢迎阅读!
译文,答案,训练,阅读,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娼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 -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示子女遵守法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4 )

(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4 )


14.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3) 参考答案: 10. B

11. B 不包括“君王”

12. A “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 定跟随”错,文中有“会伐辽, 留守京师”

13.(1)这个人机敏有学识,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

语句大意1分,“若”“委任”“面”各1分。

(2)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们也应该效法学习他们。

语句大意1分,“躬”累叶”“师”各1分。

14.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功绩,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

答出一点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县人。父亲房彦谦,出仕隋朝,历任司隶刺史。玄龄幼时机警敏捷,贯通经籍,擅长写作文章,书法兼通草书和隶书。开皇年间,天下统一,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只是因为是周室近亲,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轧争吵,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看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其灭亡之日,迈开半步之时就可到来。”彦谦大惊说:“不要胡说!”十八岁那年,应举于进士科。授职于羽骑尉。校仇秘书省。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了解人而知名,对裴矩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是遗憾不能见到他耸立霄云中的情景。

隐太子与秦王有矛盾,秦王召房玄龄商议。他回答说:“国家患难,何世不有,唯有圣人能够(平定祸乱)。大王您功盖天下,不仅仅凭借人谋,神明也将相助。”便引荐杜如晦同谋大计。由此隐太子忌恨房杜二人,尤其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二人都被)放逐还家。太子将起事图变,秦王征召二人穿上方士的服装潜入秦王府,深夜议事。事平之后,秦王成为皇太子,玄龄升任为右庶子。太子即位后,担任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居第一。进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

后来进升为尚书左仆射,太宗说:“您为仆射,应当辅助我增广耳目,搜访贤才。近来闻知您审阅牒讼每天达数百件,哪有闲暇访求人才呢?”便命玄龄将细务交给左右丞处理,大事才由仆射过目。后逢下诏大臣世袭,授职为宋州刺史,徙封为梁国公,不久。加衔为太子少师。初次前往东宫,皇太子想行拜礼,玄龄推让而不敢见,方才作罢。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太宗将伐辽东,命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但凡粮草器械的调集输送,部队的调动留止,全听玄龄总揽。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不要轻敌深人,长久讨伐外夷。

晚年多病,那时太宗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师,听其卧床治事。病情加重后,允许他可以乘轿人殿,太宗对着他流泪,玄龄也因感动咽哽而不能自禁。玄龄便对诸子说:当今天下之事无不得宜,唯有讨伐高勾丽不止,皇上含怒未决,群臣无人敢谏,我如而不言,就会抱愧入地了!便上疏。太宗接到表疏,对其儿媳高阳公主说:“他自己已经很令人担心,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e82818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