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论文

2022-07-13 02: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论文》,欢迎阅读!
防治措施,自然灾害,论文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院(系)名称: 专业年级: 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在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方面已有了许多的了解和进步。但当面对自然灾害时,防治措施仍尤为重要。 关键词

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的概述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的种类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件总称。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同时自然灾害还分为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缓发性自然灾害两类,一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及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二、缓发性自然灾害。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第二,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而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特点:一是灾害分布点多面广,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二是南方春汛夏汛明显,北方洪涝异常偏重。三是台风频繁密集登陆,影响范围跨度较大。四是风雹灾害局地较重,干旱灾情明显偏轻。五是西部地震频繁发生,低温雪灾连袭北方。六是贫困地区灾频灾重,灾贫叠加效应显著。 中国的典型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1、中国的水旱灾害 ①危害:

水灾:淹没房屋和人口,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并卷走居住地一切物品,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 旱灾: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②防治措施:

水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巩固沙土;加强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等。 旱灾: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退耕还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2、中国的沙尘暴

①危害: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造成土壤风蚀和大气污染。

②防治措施:在裸露的农田上实行作物残茬覆盖;或种植作物实行绿色覆盖;在退化的草原上种植牧草辅助于造林;建立防风屏障等。 3、中国的水土流失

①危害:土壤剥蚀,肥力减退;加剧沟壑发展;冲毁土地,破坏耕田;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

②防治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4、中国的荒漠化

①危害: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

②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合理载畜;减少工矿企业的污染,做好复垦工作。 5、中国的地质地貌灾害 ①危害:以地震、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崩塌、滑坡与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沙漠化、煤田地下火灾等为具体表现。 ②防治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放在人口密集、建设集中和对国家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城市、矿山、工程、交通干线、大江大河等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并抓好一些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典型工程;大力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开展群众性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总结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的总结和讨论,我认为预防和治理各种自然灾害,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各种灾害的危险性,认识治理灾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正确认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灾害所起的作用。树立牢固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再者,要吸取以往防治灾害的经验教训。最后,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当地的科学的方案,在灾害没有发生时居安思危,制定防治措施,在灾害发生后临危不乱。 参考文献

[1]秦波,田卉,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 苏桂武,高庆华.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自然灾害学报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 [4] 常梦飞,防震.请借鉴历史经验[N].检察日报,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02c47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