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

2023-02-14 10: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善抓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欢迎阅读!
词句,培养,关键,能力,阅读

善抓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

摘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细致分析,深入理解,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和行之有效的阅读窍门,也是学习课文的一种策略。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关键词:中心句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其中抓关键词句是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那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个人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然后顺藤摸瓜,勾画文中阐释或解说中心的相关句子,接下来逐一品读句子,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这样便于提纲挈领,整体感知课文,继而理解全文。教学中,我会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内容

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的训练的重点。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老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比如,对事实信息的筛选: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或物、什么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原文中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老


师还要引导学生引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概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如教学写景课文《夹竹桃》,让学生找课文中哪个重点句概括了夹竹桃特点,(如此婉美,有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的想象,我爱上了夹竹桃。)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夹竹桃婉美、韧性、引起想象的特,(234)抓住关键词“婉美、韧性、引起想象”到每个自然段中细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也有这样的句子:“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不仅是一座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抓住这样的关键句细读,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文《迷人的九寨沟》第34自然段各围绕自然段中某关键词写,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边读边找,很容易找到“山绚丽多彩”、“深秋,天气多变”。《白鲸》一文中,每个自然段都有中心句,让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方法。其中,第3自然段中心句是过渡句,利用过渡句既是总结上一自然段意思,也是引出下一自然段主要内容。抓住这个过渡句可以概括上一自然段及下一自然段意思。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把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莫高窟》一课也有这样的过渡句,抓住过渡句,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试着运用这样的过渡句,使自然段间关系更紧密,全文浑然一体。 二、抓关键词想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 通过文本语言想象情景,把语言转化成脑海中的画面,当把想象到的转化成学生口头表达出来的过程则是语言再创造的过程,是让经过咀嚼过的语言散发出芳香的过程。如写景类文章,作者一般会描写此处景物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可抓住描写景物及景物特点的词阅读,感受景物特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作者分别从一年四季描写了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引导学生读描写春、夏、秋、冬的自然段时抓住关键词想:作者写了每个季节的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在头脑中组成画面。《夹竹桃》一文中,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无限想象,学生可伴随音乐一边读一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似乎闻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结合关键词想象,进入情境,让学生能更快捷进入写景文章描绘的情境。读中想象,品味语感,体验情感。在课文中找到生活,在课文中找到自然,创设想象发挥的空间,使学习活动伴随着情感进行。 三、故事类文章,循文本结构学习,提升阅读能力 人写事的文章,它的文章结构一般是人物、事件、精神。梳理清楚文本结构,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体会人物形象,能提升阅读能力。课文


《一次特殊的实验》中,第3自然段科学家受重伤后继续研究情景。勾画句子中科学家动词,(夹、抬头看看、写、淌、抽动、记录)再读一读句子,读好动词,想象当时情景,你能感受到什么,(科学家在身体极度难受的情况下还坚持记录。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没有放弃研究。)[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科学,(热爱科学、无私奉献、意志坚定)] 指名读第3自然段,评议,齐读,表现科学家品质。《军神》一文中,文章主要人物(刘伯承),事件(身受重伤却微微一笑,术前拒绝麻醉很平静,术中一声不吭,脸色苍白默数刀数),结合事件及描写人物神态的词与侧面描写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转变(冷冷――惊疑――柔和――怔住――紧张、担心――慈祥)感受刘伯承意志如钢的品质。循着文本结构进行教学,就能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读能启思,深思后必有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抓住关键词句细读,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策略或方法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也是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目标要求。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知识”,就能“独立阅读”了。

参考文献 [1]冯秀琴.学生阅读中抓关键词理解文本的训练方法[J].甘肃教,2019(03):95.

[2]张丽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围绕“关键词”展开[J].华夏教,2019(32):28-2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313379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