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的“繁”与“简”

2023-04-18 20:2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课堂教学的“繁”与“简”》,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简”

谈课堂教学的“繁”与“简”

0 推荐

天津卫视,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喜从天降”。节目组安排明星深入山区学校,体验做教师。无独有偶,湖南卫视的“一年级”也是一档明星模拟当老师的节目。让非专业的人到学校尝试做一名教师,这是否说明教师职业的入门条件比较低,多数人具备了一定文化修养,都可以做得来呢?

在很多人看来,中小学教师具有非专业化特点。若要明星去做一名医生,做一个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就有一道他无法逾越的鸿沟。在师资匮乏的地方,非专业教师兼课的情况还比较寻常。就此而言,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师具备的技能相对简单。这就是关于教学“简化”的一种理解。

可是,在专业圈子来看,当老师则是一项专门本事。能做好教师的,上课表现出卓越本事的还在少数。在教师上课技术的应用上看,个人的特征比较明显,也客观存在水平差异。上课好的老师颇受尊重,也被学生喜爱。近年来,教师赛课活动,目的就在于引领教师增知识修养和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上课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技术化追求的过程中,教师预设课堂逐渐出现一个迹象:大家精心设计的课堂,在环节设置与行为调控上变得“复杂化”。即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技术,“我能教的来,你教不来”。如此体现教学的不可复制。

不可复制性,自然是技术应用走向专业化的一项指标。可以理解教学专业化发展中,在“上课”一项上,很多老师把它演变为复杂技术的心理。

优秀教师的上课,预设环节很多,环环相扣,讲究语言的凝练与丰富,语态与行为的严丝合缝,教学上的行云流水,并让这一切趋近艺术化。从教学的“技术化”到“艺术化”,这无疑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追求。


这种教学倾向性,也给年轻老师一个强烈信号:非要锤炼自己的教学技术,善于以“教的技术”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教学。

当教学的技术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可以问询一声:是否繁复的课堂设计与技术应用,就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呢?即“会教”就一定导致“会学”吗?

答案具有模糊性。因为,我在课堂案例分析中,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很多教学技术纯熟的老教师,反而善于“化繁为简”,追求教学的朴素,这让他们的教学进入更为自由的境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完全释放自己的个性化需要,在简约化的风格下,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举几个例子。

魏书生老师。他上课有一个模式。问询学生怎么学习一篇课文。学生总结出“学什么”和“怎么学”。即以此引导学生预设出课堂学习的任务和方法,然后把学习这个事项交给学生自己做了。

学习与做事高度统一起来。这个基本理念来自陶行知的“做中学”。基于正确的思想指导,然后简化教学,让这个事情变得简单,可执行,学生做得来。原来教学可以还原为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可以部分时间脱离教师。即不教或少教,也行。你看,在魏书生这里,教学变得多么简单呀!

钱梦龙老师。他上课一定有一节前置的自习课。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汇总,并提炼出核心问题。这就是教师公开课的教学要解决的问题。课堂形态非常简单: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集体讨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所以,一节课的行为演变为学生根据问题,做探究和讨论。教师在这个进程中,随之插入,做点拨或者讲解。教学原来可以这么简单。一问一答,这节课即顺畅进行下去了。

宁鸿彬老师。他喜欢上小说阅读课。要求学生给一篇课文,添加副标题。问学生:你读过这个故事,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情节或评价人物。要求回答时,能够结合课文来解释你的观点。先给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43e93d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