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2022-03-24 13:1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欢迎阅读!
上册,试卷,单元,语文,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

第二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填写学校、班级、条形码区域

姓名、座位号,在条形码区域贴好条形码。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得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wān dòu àn zhào jí shǐ yán jiū

mó fǎng lián xì céng jīng yú kuài



2.辨字组词(每组1分,共5分)

亿( 驾( 证( 愉( 呼( 忆( 架( 征( 偷( 换( 3.近义词、反义词填空(每组1分,共6分)

1)近义词

注视一( 探索一( 到底一( 躲避一( 喧嚷一( 轻盈一( 2)反义词

温和一( 幻想一( 敏锐一( 依赖一( 低沉一( 轻盈一( 4.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3)

相框(kuànɡ kànɡ) (yì yī) 家雀(qiǎo qu(piān biān) 依赖(lài lāi) è)

(qián qiǎn)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4)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6.修改病句。2分)

A.随地丢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人。



B.经常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7.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内标明序号。(错一个1分,满分5分)

)国庆节前后,青枣慢慢变红了,像一个个小灯笼。 )我家院里有一棵枣树。

)春风吹过,枣树上开满淡黄色的花。 )那是一棵古老的、高大的枣树。 )夏天,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

8.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5分)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除部首余几画 组词

研究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B.她感觉到了那金色的、温暖的阳光。

C.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D.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得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蝙蝠和雷达,回答问题。15分)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

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选文出自课文《 (1)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

(3)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 (3)

(4)下列关于飞机、蝙蝠、雷达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2) A.飞机、蝙蝠、雷达都能发出用于探路的超声波。

B.飞机装有雷达,雷达是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的。 C.蝙蝠身上有雷达,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飞机。 D.飞机和蝙蝠能在夜里安全飞行,它们都装有雷达。 (5)从文中加点词语中你能体会到 (2)

(6)科学家从蝙蝠夜间飞行这件事上产生疑问,最终发明了雷达。你对身边的事物产生过哪些疑问?把你的发现和你的想法写下来。(5)



(二)课外阅读,回答问题。15分)

C.因为要放弃自己的计划很容易。

D.因为他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实验物理研究。

4.“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这句笑话说明了什么?( )(2) A.杨振宁不善于做实验。 B.杨振宁不喜欢做实验。 C.杨振宁喜欢研究爆炸工作。 D.实验室的人喜欢嘲笑杨振宁。 5.请简要概括短文内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杨振宁面对泰勒博士的建议,为什么说要考虑两天?(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杨振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学会舍弃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导师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的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他:“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要他放弃自己的计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答复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终,他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从此,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为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美国氢弹之父”是谁?( )(2)

A.艾里逊 B.杨振宁 C.泰勒 D.费米

2.1957年,杨振宁与谁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 A.费米 B.泰勒 C.艾里逊 D.李政道 3.“从此,他如释重负……”杨振宁为什么如释重负?( )(2) A.因为他听从老师的话,获得了老师的喜欢。 B.因为他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生活,老师孜孜不倦地为你传播知识,同学默默无闻地帮你解疑……请选择一位你最想感谢的人,以“感谢你,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感情真挚,写清感谢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豌豆 按照 即使 研究 模仿 联系 曾经 愉快

2.亿(亿万) 驾(驾驶) 证(证明) 愉(愉快) 唤(呼唤) 3.忆(记忆) 架(吵架) 征(远征) 偷(偷空) 换(更换) 1)凝视探究究竟 躲藏喧闹 轻快 2)强烈 现实迟钝独立 晴朗笨重 4.kuàng

yì qiǎo biān lài qián

5.(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6.A.把“人”改为“行为” B.“和”后加“提高” 7.5 1 3 2 4

8.A ào 9 深奥J jiū 2 究竟 9.B

二、阅读与欣赏 (一)

(1)蝙蝠和雷达(2)不是 而是(3) 超声波 耳朵(4)B (5)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究精神 (6)提示:说法合理即可 (二)

1C 2.D 3.D 4.A

5由于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不顺利,因此他接受了泰勒博士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选择了理论物理研究,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6因为杨振宁虽然觉得泰勒博士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他在实验物理研究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不忍心放弃,所以他说要考虑两天,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7.示例: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避短。 三、习作例文略。

思路点拨: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你最想感谢的人。先想想你最想感谢谁,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写你为什么要感谢他(),最后可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4d2f96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