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追昔游诗》版本考述

2022-09-03 15:15: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绅《追昔游诗》版本考述》,欢迎阅读!
版本,李绅《,游诗》

李绅《追昔游诗》版本考述

作者:陈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目前,李绅《追昔游诗》已无宋元旧椠存世。明崇祯海虞毛氏汲古阁刻《五唐人集》本、明抄本《唐四十七家诗》以及明末苏州冯氏抄本是存世较早的三种版本,清代亦有诸多版本存世。其中,较为通行的为汲古阁本以及清康熙年间席氏琴川书屋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追昔游诗》各版本诗歌篇目、正文内容等均有差异,将各版本进行比对并梳理其版本系统,可为校勘该集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李绅;《追昔游诗》;版本

《追昔游诗》为李绅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在汴州自编之诗集,收录其元和间初入仕至开成初所作诗歌百余首,乃李绅“叹逝感时,发于悽恨而作”。《追昔游诗》已无宋元旧本存世,现存主要版本为明汲古阁刻《五唐人集》本、《唐四十七家诗》抄本、苏州冯氏抄本;清代则有清初《百家唐诗》本、康熙间席氏琴川书屋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中晚唐名家诗集》本、《四库全书》本、东武刘氏味经书屋抄本及宣统二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等。当代学者对《追昔游诗》版本情况的说明既不全面又失之简略,且未对其版本形态详加描述。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追昔游诗》存世各版本予以梳理、比对。

一、明末毛氏汲古阁《五唐人集》本

题《追昔游集》,三卷,每卷正文前有目录,卷上题“东吴毛晋子晋订”。其行款版式为每半叶九行十九字,左右双边,花口,版心上刻“追昔游”,版心中刻卷次、叶数,版心下刻“汲古阁”。书后有毛晋题识云:“字公垂,亳州人。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其平生历官及迁谪,略见本序。或谓其饰志矜能,夸荣殉势,益知子陵、元亮为千古高人。然纪游踪,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靡风气云。湖南毛晋识。”民国间上海医学局、1926年上海涵芬楼曾据此本影印。卢燕平《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提及此本存诗一百零五首,经笔者核实,共收诗一百零六首。此本《望海亭》作《望梅亭》。

二、明《唐四十七家诗》本

题《追昔游诗集》,三卷,每卷首题“节度使李绅”,书前有目录,其行款为每半叶十行十八字。国家图书馆藏本上钤有“汪士钟藏”“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祁阳陈澄中藏书记”等多枚清代藏书家之藏书印。国图藏本卷上目录完整,卷中、卷下部分目录残缺。卷中目录为自《初到洛阳寓居》至《满桂楼》,卷下目录为自《入扬州郭》至《到宣武三十韵》。而正文卷中所收诗乃自《初到洛阳寓居》至《题法华寺》,卷下所收诗乃自《宿越州人王寺》至《到宣武三十韵》。共收诗一百零六首。此本《忆春日太液池亭东候对》作《忆太液池亭候对》,《宿越州天王寺》作《宿越州人王寺》。此本行款与南宋书棚本相同。南宋临安陈起父子的陈宅书籍铺,以刊刻唐宋诗集为主,行款多为每半叶十行十八字。此本似出自南宋书棚本《追昔游集》。

三、明末苏州冯氏抄本


题《追昔游诗》,三卷,卷首有李绅开成戊午自序,自序版面右栏外刻“海虞冯氏”,每叶左栏外刻“冯氏家藏”,每卷卷首题“节度使李绅”,行款版式为每半叶九行十九字,黑口,单线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中鱼尾下刻书名、卷次、叶数。此本原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六五四册收录此书。赵万里《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四集部》著录云:《追昔游诗》三卷,唐李绅撰,冯彦渊家抄本(冯武跋)。此本共收诗一百零六首。此本《望海亭》作《望梅亭》。冯氏抄本和汲古阁本诗篇数目、次序相同,且均将《望海亭》误作《望梅亭》。据此可推断,汲古阁本与冯氏抄本应出自同一宋元旧刻。这两种版本的文字与明抄本《唐四十七家诗》本的文字略有差异,似出自不同的宋元刻本。

四、清初抄本《百家唐诗》本

题《追昔游诗》,三卷,“拾遗”一卷,卷首题“唐节度使李绅撰”。其行款版式为每半叶九行二十二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中鱼尾下刻叶数,卷上第一叶版心上刻“李绅”。国图藏本有“宛平王氏家藏”“胡氏茨邨藏本”“慕斋鉴定”等藏书印。胡茨邨即胡介祉(1627-1694),宛平人,清初学者、藏书家、篆刻家。“慕斋”指王熙(1628-1703),字子雍,号慕斋,顺天宛平人。卷下正文止于《庆云见》。“拾遗”包括《和晋公》三首、《古风》二首、《重到惠山》二首、《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柳》二首及《答章孝标》《朱槿花》《至潭州闻猿》《江宁》《红蕉花》《忆汉月》《怀猿》《赠韦金吾》《龟山寺鱼池》《江南暮春寄家》《欲别西陵寄王行周》《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此本诗篇次序与他本不同,将《重到惠山》分为两首,归入“拾遗”,而他本将其计为一首,归入卷下。并且此本文字讹误较多,如《宿越州天王寺》作《宿越州人王寺》《欲到西陵寄王行周》作《欲别西陵寄王行周》《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作《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五、康熙间席氏琴川书屋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

康熙四十一年(1702),东山席氏琴川书屋刊,席启寓编,光绪八年(1882)重修。卷首题“李仆射诗集”,附“传略”及“论说”。目录前题“追昔游诗集”“宣武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尚书右仆射赵郡公李绅公垂”。其行款版式仿宋刻本,每半叶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中鱼尾下,上记卷次,下记叶数。书中“玄”缺末笔,避清圣祖玄烨讳。此本篇目次序与汲古阁本同,席氏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在各篇中注出文字异同。卷下增补汲古阁本未收的二十八首诗歌,增补的篇目为(席氏称“此以下别本不载”):《江南暮春寄家》《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山出云》《上党奏庆云见》《欲到西陵寄王行周》《华顶》《赠毛仙翁》《题白乐天文集》《答章孝标》《朱槿花》《至潭州闻猿》《江亭》

《红蕉花》《忆汉月》《闻猿》《赠韦金吾》《长门怨》《龟山寺鱼池》《赋月》及《和晋公》三首、《古风》二首、《柳》二首、《端州得家书》二首。共收诗一百三十四首。《全唐诗》以席氏刻本为底本,分为四卷,即《追昔游集》三卷、杂诗一卷,又于杂诗中增补《莺莺歌》一首。

六、清《中晚唐名家全集》抄本

题《追昔游诗》,三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蓝格抄本,版框尺寸为

18.3cm×13.5cm,线装,行款版式为四周单边,白口,双鱼尾,每半叶九行二十字。《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书籍总目》有著录。卷前有目录,卷首题“节度使李绅”,书中有“宜都杨氏藏书印”白方,“飞青阁藏书印”白方,“曾藏汪阆源家”朱长,“约庵居士”朱方,“朱师辙观”白方等藏书印。可知此本曾藏于汪士钟、杨守敬处。杨守敬观海堂藏书在其去世后交付故宫,朱师辙于民国十五、十六年参与清史撰修工作,有可能接触到此本并留下藏书印记。此本《望海亭》作《望梅亭》,《宿越州天王寺》作《宿越州人王寺》。


七、《四库全书》本

题《追昔游集》,三卷,卷首题“唐李绅撰”。《四库全书·集部二·别集类一》以浙江天一阁所藏汲古阁本著录,四库馆臣为之提要云:“此集皆其未为相时所作,晁公武《读书志》载前有开成戊午八月绅自序,此本无之,诗凡一百一首。”经笔者校阅,卷下《却到无锡望芙蓉湖》实际共五首诗,而《四库全书》所依据的汲古阁本目录中未说明,因此四库馆臣将其计为一首。四库馆臣在统计篇目时另有遗漏,此本实收诗歌一百零六首,诗篇次序与汲古阁本相同,无目录。

八、清东武刘氏味经书屋抄本

题《追昔游诗》,三卷,与《刘蜕集》合为一册,前有李绅开成戊午自序,卷首题“节度使李绅”。行款版式为每半叶十一行二十二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下刻“东武刘氏味经书屋校钞书籍”,藏书钤有“嘉荫簃藏书印”“刘印喜海”“文正曾孙”等。刘喜海(1794-1852),字燕庭、吉甫,山东诸城人,清代藏书家,室名“嘉荫簃”。其曾祖刘统勋(16991773)为雍正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正”。诗篇次序与汲古阁本相同,国图藏本似有残缺,卷下止于《重别西湖》。此本《忆春日太液池亭东候对》作《忆太液池亭候对》,与明《唐四十七家诗》本同。

九、宣统二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

题《追昔游集》,三卷,牌记为“宣统二年仲夏依汲古阁原本精校石印”,四周双边,单黑鱼尾,花口,版心上刻“追昔游集”,版心中鱼尾下刻卷次、叶数,版心下刻“上海著易堂校印”,每半叶十二行二十六字,卷首题“亳州李绅公垂原著,东吴毛晋子晋订”。卷末有毛晋识语。卷末题“长洲张荣培植甫重校”。张荣培(1872-1947),长洲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此本共收诗一百零六首,《望海亭》作《望梅亭》。

综上所述,汲古阁本为《追昔游诗》现存最早版本之一;而康熙席氏琴川书屋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在汲古阁本基础上,又结合其他版本进行增补,并列出文字异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596.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2645.

编辑∕杨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b9caf4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