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仪式感的立秋习俗:啃秋、晒秋、贴秋膘

2023-02-17 11:1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颇具仪式感的立秋习俗:啃秋、晒秋、贴秋膘》,欢迎阅读!
立秋,颇具,习俗,仪式

颇具仪式感的立秋习俗:啃秋、晒秋、贴秋

作者:上官云

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16

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不过,立秋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会变得凉爽。由于其时间节点意义和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在漫长的时光中,立秋一直很受重视,民间逐渐形成了啃秋等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古代宫廷立秋习俗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中提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也是古时常说的四时八节之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其根据主要是天象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立秋后,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



《礼记·月令》记载,立秋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等。


宋代,在立秋当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声秋来了,奏毕,梧桐如果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算是寓意报秋。 立秋并非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

不过,往往已经到了立秋,天气却仍然十分炎热,这是为什么呢?

立秋其实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是指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按照传统的三伏天推算方式,其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民俗学者萧放介绍,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而确定的秋季起始日。所以,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换句话说,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通常还是会有些闷热,仲秋后天气会趋向于干燥凉爽。




啃秋、晒秋、贴秋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立秋的诸多习俗中,啃秋是颇具仪式感的一项,南方流行立秋啃秋瓜。有些地方会把啃秋叫做咬秋,寓意夏日酷暑难耐,时逢立秋,要将其咬住。江苏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果蔬糧食的丰收,总能给人们带来喜悦。此时,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一些地方生活的人们,会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颇具诗意。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对比立夏时的体重。实际上,夏天天气太热,人们很容易因为苦夏变瘦,所以要在立秋时做各种好吃的,比如红烧肉等美食,叫做贴秋膘 准备尽情享受丰收之乐

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意义很重要,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 种种习俗之外,大家盘算的大多与农事活动有关,比如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准备尽情享受丰收之乐。

在萧放看来,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等问题的一种文化技术,涉及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比如,立秋吃瓜、秋游也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情趣。 对每个人来说,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f43f1a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