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明祭文

2022-04-02 00:2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年清明祭文》,欢迎阅读!
祭文,清明,2018

2018年清明祭文

維西元兩千零一十八年,農曆二月二十,歲在戊戌,時屆清明,寇氏泉村五門人家族眾親立碑於墓前,這裡長眠著一位平凡的老人,他的名字甚或淹沒於漫漫岁月,但是他的後裔代表不辭辛勞奔波,十二世祖的子孫聚於泉村。謹備清酌庶饈,祭告於祖宗墳前,祭奠先祖,敬告如下:逝者如斯,不舍晝夜,蒼天不老,歷史長河不枯。吾族寇氏,源遠流長,始于上穀,後移商於,止步於此,先祖開墾兩百年,歷經風霜,吃苦耐勞,祈瑞迎祥,耕讀傳承,德藝齊芳;困苦多飲,甘甜少償,慈善誠樸,忠厚賢良;且勤且勇,不卑不亢;鍥而不捨,飽經滄桑;商山雒水,千里相望;子孫今朝,共聚一堂,祭祀先祖,代代不忘;百業騰飛,裔後滿堂,人才濟濟,無愧綱常,在冊族人,工學政商,賢德輩出,名噪鄉里,遠達州郡;寇氏香火,萬世長享,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為弘揚先祖懿德,追根溯源,發揚光大,寇氏家族有意立碑甚久,做到後人有形可尋,有榜可效,有碑可祭,於今日落碑入土,上可告慰先祖,下可欣喜子孫。

在這裡向大家宣佈一件喜事!吾等經過四年之努力,尋根問祖,終於圓了吾族五百餘年之尋根夢,結束了吾族無譜可緝之痛楚。據考吾族系東漢名將雍奴侯寇勳後裔,大明成化年(約西元一四0年)吾族始祖良經(貢生)受皇命由上穀郡南下任職商縣縣丞,而定居至商於古道邊拉林子,由此算起已有五百六十餘年,衍世孫二十三代,人口多達一萬餘眾,在此之前吾族歷史無法追溯;







1




思吾二世祖貞(名官)以貢生身任雲南大理府推官,三世祖汝言以貢生身任華東徽州照磨,四世祖萬生以貢生身任永甯縣令,吾族雖為簪纓世家,然家道中落,西元一八一零年(大清嘉慶年間)吾泉村五門人十二世祖因水災移居今泉村,傳世至十九代。唯遗憾者:吾族十六世锁锁於民国迁至甘肃省渭源县至今未取得联系。

吾等紀念祖先,是要緬懷先祖之英德,感激先祖之教誨,追思先祖之豐功偉業;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增進寇氏大家族之親情友情,共謀寇氏大家族的美好明天!寇氏家族祭祖這一盛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於二零一八年開始了第一屆祭祖活動,終於實現了十多代人的寻根梦。駐足祖先之地,故土鄉音,處處新鮮、聲聲親切,這就是源于相同的基因密碼之緣故,血脈相連,靈感相通,同根共祖一脈相承,手足情深血濃於水。此情此景,足堪告慰列祖列宗矣!

可以說,祭祖是傳播吾寇氏家族文化,也就是繼承與弘揚傳統道德文化,也勢必激發吾輩子孫的尋根情、故土情、民族情、愛國情,是在用一種特殊的傳統文化力量,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吾輩應銘記先輩所創造的輝煌,莫忘先輩經歷的苦難,傳承勤勞基因。學先祖用自強之志,立古、立今、立未來;以感恩之心系家、系國、系天下;無愧於先輩之教誨,以拳拳心、赤子情來報答先祖庇佑之恩。





2




各位宗親,昔人已乘黃鶴去,輝煌前程待後人!吾等當以全族利益為重,不分彼此,做到明禮誠信、精誠團結、互幫互助、共謀發展! 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為了後人更加騰達,也是為了家族更加輝煌!寇氏宗族之發展歷程告訴吾等: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把握命運;只有勤勞勇敢,才能成就偉業;只有艱苦奮鬥,才能興旺家族!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宜人。讓吾等攜起手來,為寇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嚴而不懈努力奮鬥吧!

祭祀告成。

嗚呼!先祖其有靈兮,伏惟尚饗!

西元兩千零一十八年清明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19e3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