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柳州楼古诗

2022-08-26 17: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柳州楼古诗》,欢迎阅读!
柳州,古诗

夜柳州楼古诗



夜柳州楼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夜柳州楼注释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纹”用作动词。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815)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此诗当是这年秋天在柳州之作。

大荒:此指荒远之山野。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评首二句曰:起势极高,与少陵’花近高楼’两句同一手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云:”从高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

惊风:急风。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颭:《说文》风吹浪动也”芙蓉水: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


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九回肠: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夜柳州楼翻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1c9824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