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7-11 20:4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用类文本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顺天,实用类,二十四节气,应时,文本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顺天应时是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行事准则。这一行事准则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二十四节气首先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及中国人的关联宇宙观密切相关。

因地制宜是顺天应时的具体体现。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物产的不同,使得人们必须结合地城特征决定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内容,“顺天应时”里的“天”“时”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自然界,生活在特定地方的人们所顺之天所应之时,都必然首先是指这一个地方的天和时,因此,.地制宜是顺天应时的必然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顺天应时”才是真正的“顺天应时”;因地制宜也是顺天应时的具体体现,只有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的地方性,二十四节气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农业生产、安排日常生活的作用。事实上,不同地方的中国人正是在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制度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创造出符合本地特点、具有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节气文化的。

(摘编自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其产生、发展与传播适应了农耕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需求。并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家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挂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同时。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



- 1 -


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分别到都城的东、南、西、北门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礼。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活动。此外。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俗、养生习俗。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

(摘编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材料三: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当下城镇化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少生活社区已经从熟人社会转变为异质性较高、交流甚少的陌生人社会。面对分子化的社区民众。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共同饮食、行为乃至仪式的彰显,重建社区生活的共同感,进而增进民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正成为当代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而今,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复兴活动遍布神州各地,不仅出现在民众实际居住的小区里,由居委会发起;也出现在学校社团、养老院乃至传统文化爱好者等不同群体中,由这些群体自发组织。不同人群、不同地城对于节气的理解与阐释有所不同,但从整体范围而言,民众对于二十四节气叉具有共同的认知感。习俗虽有地方性差异,但总体而言,不管细节如何不同,各地都有以扫墓祭祖为核心的节气行为,都蕴含着以慎终追远、感念先人为宗旨的精神内涵。从这些社区单元出发,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既异中有同,呈现着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又殊途同归,增强着整个国家的认同感,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找到一种来自整体的共同感与凝聚力。

(摘编自梁珊珊等《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业社会中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时间

B.二十四节气有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围绕着它形成了礼仪、娱乐、养生、节日等众多的习俗。

C. 二十四节气是对从种植到收获等农业生产活动节律的科学总结,是符合大自然变化规律的时间体系。

D.“因地制宜"地“顺天应时",才是真正的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

5.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

A.华南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谚语.而东北有“清明断雪不断雪”的谚语。



- 2 -




B.华北有农谚“清明种棉早,小满种棉迟”,而华中有农谚“清明前,好种棉”。

C.谷雨日南方有摘茶习俗,而在山东沿海地区,渔民会向海神献祭,祈求鱼虾丰收。

D.夏至日北方很多地方有求雨的习俗,而浙江金华的人们祭田公田婆,祈求“忌雨”。

6.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6 )

4. C [解析] C项中“二十四节气是对从种植到收获等农业生产活动节律的科学总结”错,据原文,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规律制定,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5. A [解析]材料-的主要观点是“要*因地制宜’地‘顺天应时""A项中的谚语体现的只是两地不同的气候,没有体现因地制宜、顺天应时的意思。

6.①二十四节气所体现的顺天应时的文化精神,也应该是当代社会重要的行事准则。②在今天的农业生产、养生等方面仍发挥着指导作用。③在当今社会可以增进民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49d497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