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前言

2022-10-04 08: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读经前言》,欢迎阅读!
读经,前言,儿童







弘扬中华文化,提倡伦理道德。推展国学启蒙教育协助蒙童培养福德·开显智慧求取人生真正之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一、解门:教导儿童读诵《四书五经》、《唐诗》等传统典籍,振兴国有文化。 二、行门:阐扬福智十善法,落实道德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

福智十善法





1)孝顺父母 2)尊敬师长 3)热爱祖国 4)用功读书 5)不交损友 6)不虐物斗殴 7)不抢劫偷盗 8)不说谎恶口 9)不烟酒毒品 10)不看无益书



陆桴亭论小学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礼记 · 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民族的绵延不衰,关系在於人心之邪正清浊;欲使人心清正,则必须奠立在教育的基础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国民的品行,是国家兴衰的征兆。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乃在於孔子教人凡事要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食衣住行、文事武备,乃至於日用器物等一切文采,都秉持著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是固有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我们过去的教育,即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明人伦、敦善行基本修持。一般人只要研读其中任何一经,而接受其教化,就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因此之故,古来即有遗子黄金满,不如教子一经之佳言传世。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欲救此弊,舍恢复传统文化教育,落实人格教化,难以达威!而人格之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即是趁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福德,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此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有鉴于此,故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启蒙教育,期以优美文化来教导蒙童改过迁善以培养福德勤学敦行以开显智慧,形塑福智圆满的身心。惟愿民风归向淳厚,国家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兴隆不衰,进而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颂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痴慢,人心堕落原因。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著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俗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必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



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与定力,更应晓以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视伦常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致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的父母师长能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於此。

儿童应读经外,青少年及成人亦宜读诵。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於无。纵然会背,仍应看文而读,以孔子之智慧,虽已熟读《易经》,仍然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益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而读,则一 字一句,悉知旨趣。(孔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书的熟皮绳,磨断过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读遍数之多。)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这正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

尊敬的大德、同志们,连外国的有识之士,都能提出这种高瞻远瞩的声明,有幸生长于文化宝库中的中国人,更应有肩负起振兴民族文化、落实道德教育,建设祖国成为二十一世纪文化强国的决心。让我们不分地域,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 国人的世纪之理想而迈进吧!

一、国学的名义

所谓国学,兼容固有的中国传统学术,和现代有关祖国的人文学术研究。这一名词成於清代后期。当时欧美文化传入中国,西方传来的学术称为西学;相对的,我们本国固有的学术,乃称国学,亦称为中学

我们中华民族,积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吸取一切可以吸收的外来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於 是有了中华民族的学术。














国学范围甚广,包括全部固有的中国学术,也涵盖现代新的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大致可归纳为 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古书显然较多,是因为我国有五千年文化,文献累积极为丰富的缘故。 我们从博古之中可以通今;从前人建好的基础上,建起更高的高楼。

国学不是一种保守的学术,而有其开拓性,其内容是无限的、是扩张的、是推陈出新的、是具有创 造性的、是兼容并蓄的、是可以吸收外来文化而融合的,因此,国学的范围可说是广大而日新的。

二、国学的重要



(一)在探讨人类生存的根本道理,引导人类向上、向善、适应大自然生活环境。如博爱精神使人类能够互助互敬,顺应自然的精神使人能够安居乐业,发杨善性、化除恶性的精神使人改过迁善。 (二)由历史的载籍,可深察古今之变的道理及天人之际的情态,由现象中了悟天理人事,由天理 中了悟人事之所以然。

(三)道德是人性的升华,是人类文化进步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才会产生之人类生活的高尚情操。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出自於我们国学中所倡导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切都出於天理、 人性,使人类生活藉道德实践而臻於完美祥和,并藉以发扬我们高明、博大、宽厚、笃实的民族精神。

(四)国学不仅涵有崇高的义理,并具有切身实用的为人、处事、立身



涉世的各种方法和道理。

(五)国学虽是固有的学术,也具有现代的精神,如明条理、辨次序及



致知力行和科学方法。

三、经书的价值

经书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文心雕龙·宗经篇》说: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儒家的,为众所公认,乃天地 之常经,所以最被尊重。这些经书便成了中华民族在有文字以后,若干年来,历代先贤们智慧的总记录,和文化累积的总载籍,也就是中华文化承先启后的关键文献。我们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各种美德,以及学术发展,也是渊源于这几部书的记载而衍生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形成,这几部书是基本根源。

经书的教育价值:孔子自来实行诗、书、礼、乐之教,包括了为人处事、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些道理至今仍为至理名言、天经地义,可以教人修身, 可以使人化性。教化生民,孝悌忠信,趋於仁爱祥和,而止於至善。

经书的政治价值:经书所谈及的政治哲学,大都是原则性的,是历久不能改



变的。如《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章〉、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极致。 经书的思想价值:中国的传统思想实来自经书,以仁为出发点,进而为义、为礼,发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人类高尚情操,这也正是今日世界所最



需要的,能使人类消除战争、减少灾祸、趋向和平,进而迈入康乐以至大同的最佳境界。

我们研读群经,不是只在追寻古代文化史事,乃是要从历史文化的源流中,探求现代应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博古而通今,推陈而出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74a803cc175527072208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