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渔舟唱晚》文献综述

2022-04-17 03:1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古筝曲,渔舟,综述,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筝曲《渔舟唱晚》文献综述

作者:肖桐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4

【摘要】《渔舟唱晚》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河南古筝作品,因其旋律优美、流传范围廣而受到广大古筝演奏家及爱好者的喜爱。本文把笔者在中国知网查阅到的五篇关于古筝曲《渔舟唱晚》文献进行比较、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古筝;《渔舟唱晚》;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识码】A

古筝原名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秦代,故又称为秦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又被形象地称为众乐之王。古筝曲《渔舟唱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古筝演奏者必弹的曲目之一。曲名取自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的诗句,是20世纪30年代由娄树华创作的一首河南筝曲。乐曲主要描绘夕阳西下时分,渔人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划着小船满载而归,内心喜悦的一幅场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下面结合笔者对该曲的见解与分析,对五篇关于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文献进行比较、探讨与总结。 一、内容

(一)从介绍作品背景来看

章寅的《浅谈古筝演绎之的意境和技巧》,耿苡的《古筝演绎之的意境和技巧》以及潘存香的《浅谈古筝名曲的演奏技巧》,三篇文章均提及《渔舟唱晚》所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之情以及曲名出自《滕王阁序》。他们在表达上所占篇幅不长,但大同小异。 此外,郭源的《古筝曲赏析》一文中除上述三人提到的内容外还提到该曲而后被改编成民乐大重奏、民乐二重奏、小提琴曲等多种作品形式。田冰洁的《赏析古筝名曲》一文中提到,《渔舟唱晚》的由来分为三种:一是1912年娄树华先生根据山东筝曲《归去来》改编;二是1937年金灼南先生根据山东筝曲《流水击石》和《三环套日》改编;三是1928年程午如先生在北京学习此曲之后,记录整理乐谱而成。 (二)从划分作品段落上来看

郭源与潘存香二人的文章将筝曲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慢板,描绘缓缓落下的夕阳,慢慢移动的远帆。第二段速度渐快描写渔夫归航,奋力破浪的欢快情绪。第三段为快板,渔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8abeb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