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

2022-05-22 07: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狗》,欢迎阅读!
天狗

《天狗》内容解析



创作背景

《天狗》一诗最初发表于19207月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这首诗在国内发表的时候,郭沫若还在日本留学,正系统地接受着现代科学思想和人文观念的洗礼与熏陶:沫若留学日本时期,也是他新诗创作的高潮期。诗人一边学习西方文化,一边把自己对世界与自我的全新理解和感悟写成分行的文字,源源不断地邮寄到国内,邮寄给他的知己宗白华。而宗白华也异常赏识郭沫若的创作才华,他曾回忆自己在《时事新报》从事编辑工作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阅读“每天寄来的一封封字迹劲秀,稿纸明洁,行列整齐而内容丰满壮丽的沫若的诗!宗白华不仅喜欢郭沫若的文字,还把这些分行的文字一一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时事新报》文学副刊《学灯》上。《天狗》就是见诸报端的其中一首。 内容赏析

《天狗》一诗总共有四节,第一节以“吞”为关键词,展示的是一条“天狗”吸纳世界万物的生命特性。这“天狗”,它把日也吞了,把月也吞了,把一切的星球也吞了,甚至把全宇宙也吞了,在吞下这一切之后,它终于化为了自己,“我便是我了”。这“天狗”其实就是郭沫若本人,他在日本这块土地上,饱餐世界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珍馐,把歌德来“吞”了,把尼采来“吞”了,把哥白尼、达尔文来“吞”了,把斯宾诺莎也“吞”了,他形成了一个思想丰富、主体意识浓烈的现代人。这“天狗”又不止是郭沫若一个人,他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寻求救国真理、追求现代知识与文化的中华儿女,他是梁启超、王国维、鲁迅、周作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中国现代的思想与文化,就是由这一群“天狗”合力铸就而成。

诗的第二节,吞下全宇宙的“天狗”,开始向世人展现它的能量。它在吞尽了宇宙星球之后,便放射出熠熠的光辉来,这既是宏观上的光:“日的光”“月的光”“星球的光”;也是微观上的光:X光线的光”总之,它代表了一切的光芒之所在,它是全宇宙能量的总和。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能量的储存,第二节则意在写活力的闪现;第一节着眼于动态的描绘,二节就是静态的写真。储存与闪现,动态与静态,编织出一个具有宽广的胸怀与无穷的创造潜能的巨人形象来。

第三节是这首诗最为精彩的部分。吸纳了日月精华,积聚了全宇宙能量的“天狗”,此时主体意识葱郁地突现出来,他需要汹涌,需要喷发,需要尽情展现自身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他于是仿佛电气,仿佛大海,仿佛烈火,正在疯狂地飞奔、吼叫与燃烧。在这里,诗人书写了一个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抒情主人公正是一只经历了涅槃之后的“凤凰”它用那种“不断的毁灭,不断的创造与不断的努力”(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非凡力量,向世界昭示了现代青年、现代文化人蓬勃的青春激情与旺盛的创造欲望,这激情与欲望如此浓烈,以致使抒情主体达到了非理性的程度。现代性的体验和感觉已然挤满了这个抒情主体的心空,使它全然忘却了外在世界的客观存在,只是感到自我的孑然独立与异常强大,整个宇宙的显示屏上惟有一个大写的“我”映现出来。陷入非理性的天狗,便把这大写的“我”作为了唯一的毁灭对象与超越目标,它对“我”剥皮,食肉,吸血,啮肝,最后甚至在“我”的思维天地里尽情撒欢,释放着不尽的活力与激情,显现着个性充分伸展与张扬的自由精神。

在经历了一阵狂乱的飞奔、吼叫与燃烧后,“天狗”再度还原回来,在平静之中它惊异


地呼叫着“我就是我呀!”这个神奇的天狗,尽管已经贮满了无限的创造力,但并没有找寻到适当的释放场所,它将自我对象化,作为暂时的发泄目标,但并不能将个人才能尽情显露;这“天狗”一样的诗人郭沫若,还漂泊在异国他乡,他无法及时回归故土精忠报国,无法将自己的一身所学用于祖国的建设实际。作为诗歌写作者的郭沫若与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天狗在这里合二为一了,他们都异常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热血喷涌,难以控制,随时都可能“要爆了”。最后一节回应了诗的第一节,同时以“我的我要爆了”这一诗句作为收束,使全诗呈现出饱满的张力,同时增添了丰富的意味。

诗作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首先是比喻新颖生动。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m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底光’‘女口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十分的新颖。其次是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再次是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天狗》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诗作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 名家点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诗人黄曼君:《天狗》一诗尽管形象奇特,情感喷发,节奏急骤、气氛紧张,然而,在诗人迅疾的构思中,却显示出了谋篇、布局的功力。由“天狗”突入宇宙,溶于万物,与宇宙本体合一;到获得光和热,获得无尽的能量,再到它“飞奔”“狂叫”“燃烧”,始而奔驰于外界,继而自噬其身,幻想境界中形象的发展,层层深入,脉络清晰。《黄曼君文集(第二卷)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税海模:《天狗》之绝,有四。 ......天狗》的第一绝,是用语绝。...... 《天狗》的第二绝,是抒情绝。......《天狗》的第三绝,是立象绝。......《天狗》的第四绝,是造境绝。 《郭沫若学刊》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王元中:《天狗》一诗的写作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民间故事选择、动词的突出使用和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强调,它们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郭沫若诗歌的个性特色——民族性、现代性和时代性。《郭沫若学刊》

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有沫若,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中国现文学家、剧作家、诗人。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郭沫若一生著述颇丰,诗歌与历史剧的创作成就最大,主要有诗集《女神》《星空》《瓶》等,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9318d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