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之恩

2022-04-25 01:3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父母之恩》,欢迎阅读!
之恩,父母



课题 主备教师

1 父母之恩教学案 七年级 传统文化 总课时数

父母之恩

孔晶

任课教师

孔晶

新授 教学时间

1 1

简介:《孝经》简介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一、导入新课:

点题:第1课(板书课题):父母之恩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 三、教师引导点拨

《孝经》简介: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4、文意理解: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



知识与 1、背诵《父母之恩》文中名句

技能 2、积累部分孝敬父母的名言、古诗词 过程与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 方法

2、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要有孝敬父母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理解古文的含义

学生读、思、议相结合,教师精讲点拨 白板、.ppt








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四、回答问题

(一)、 细查勤问

1、孔子为什么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2、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4、老师总结

(二)、乐学深思

1、我们现在应该以怎样的行为来报答父母呢? 2、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4、老师总结

(三)、善辩明理

1、缇萦舍身救父的行为是否与孔子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矛盾? 2、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4、老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父母之恩

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把原来的孝顺父母的高度提升了,原来他们只是把孝敬父母看成是,把好吃的让给父母吃,不让父母上火,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活等等。




朱老师:

我认为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谈谈父母对自己关爱照顾,之后引入这些就是“父母之恩”,再板书课题。 孔老师:

嗯,可以这样导入。另外“细查勤问”环节,实际上就是对“博学多闻”环节阐释,所以应该让学生深刻“何为孝”。 朱老师:

对。光理解“何为孝”还不够,关键是“如何孝”。 孔老师:

是的。“孝”绝不仅仅是,把好吃的让给父母吃,不让父母上火,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活等等,而应该是“除生病以外,应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敢随便损伤,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作为学生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效力于祖国,这也是对父母的孝敬。” 朱老师:

另外,“善辩明理”中的缇萦并不是损坏了自己的身体,与孔子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并不矛盾,她并不是“舍身”是“卖身”,是出卖苦力。 孔老师:

是的,这一点在授课中要强调清楚。

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a2be4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