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我们的老师

2022-07-21 18:23: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尊敬我们的老师》,欢迎阅读!
尊敬,老师,我们

6、换个眼光看老师(3

课题 尊敬我们的老师 时间 2007-12-3 教学1、了解尊师重教不仅是美德,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目标 2、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教学1、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重难2、构建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 用品 教学师生共研的内容 教学法环节 指导 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从你上幼儿园那天起, 导入 从幼儿园到小学, 是谁手把手地教你拿笔写字?是谁帮

设疑 助你打开科学知识的宝库?是谁帮助你插上理想的翅

?是光荣的人民教师!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对老

师应抱什么态度呢?



二、 合作探究



师:从古代孔子的教育事迹,我们不难发现,教 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是文明的使者,应该向



他们表示敬意,这也是给予文明以应有的尊严。



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理解和尊敬老师。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 的,请讲一讲你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





师:正是教师的美德在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



人的成长,所以,千百年来,“尊师重教’’作为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代代相传。它不但是美德,也是社



会的行为规范。尊师重教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尊



敬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师:请学生说明我们国家在尊师重教方面的具体 举措。 学生举例 例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教师节、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等。

师:师或生介绍孔子的生平及著名教育故事。




教学环节

师生共研的内容

师:有的同学提到了教师节,那你们说说教师节你怎样做老师才最高兴?

教学法 指导

请同学们说一说,交流一下“我给教师节最好的礼

物”分别是什么?

师:我国有句俗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

父”。那么,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是否完全正确呢?

教师归纳点拔:一方面,“一日为师,终身为

父”的观念,有其合理性,蕴涵了社会对教师的特别尊重;但男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更是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是一种相互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的关系。

师:在这种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的新型

师生关系下,你希望你心目中的最受尊敬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投票产生——我心目中最受尊敬的老师的品质。 师:我们知道了,作为学生,我们要尊敬我们

的老师。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尊敬我们可亲可爱的老师呢?



看法

键词,班交流,

尊敬的老师的十个

做法,请学生就以上的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品质

你的看法。



师:学生尊敬老师是否只要做到其中一个就可以 了呢? 学生谈自 《比一比赛一赛》教师鼓励学生在教材原有的基己的看法 础上,更要注重提倡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补充自己的 独特观点。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点子多,谁的

点子妙。



当堂训练:



1、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因为学校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之一,当学生处于 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时,他们会更好的适应环境,形 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

请阅读教材第72页,课本中已给出的尊敬老师的




教学法 教学师生共研的内容 指导 环节

极的态度学习。反之,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会产生自卑、不自信等不良反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使学生处于安全环境下,能 够踏实的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不 良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总是提心掉胆于老师的出现, 随时准备应对来自老师的“威胁”,注意力会分散,

不能专心学习。



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什么作用?



2)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你应该怎论回答 么做?

2、李陵在超市里看见吴老师,迅速走上前去从后面拍打老师招呼,结果发现老师表情特别不自然,李陵心理想:什么新型师生关系,都是假的。你觉得呢? 的看法



三、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了老师为祖国培小结 养人才、为社会传承文明做出了贡献,我们要尊重老

师的辛勤劳动,永生不忘老师的培育之恩;并在实际行动中尊敬我们的老师。

师进行小结归纳





板书尊敬我们的老师

设计 1、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

社会文明的标志。

2、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课堂 作业 意见 教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aa281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