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神职者服饰

2022-05-07 02:2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世纪神职者服饰》,欢迎阅读!
神职,中世纪,服饰

中世纪神职者服饰

神职者是在宗教中为信仰、膜拜神的人员,对于他们来说,衣服不过是用来包裹住身体的东西。对于理应救助贫困者的她们来说,囤积财物,穿戴华丽衣装之类的行为,是一种禁忌。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会的权威日渐膨胀到极大的地位。随着信徒的增加,教会逐渐整顿组织结构,为神职者定下严密的位阶制度。伴随着这些变化,神职者们开始用华丽的衣装打扮起自己。在这些神职者中,地位最高的人是罗马宗教,他所穿的服装是其中最华丽的。他原本只是总领罗马一地的主教罢了,但是因为罗马这个地方被赋予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使信徒伯多禄曾任主教一职的事实,再加上在各式各样政治斗争中取得的胜利,这使得他成为神职者的最高代表。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只要是天主教,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主宰欧洲大陆各族民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所有层面。一方面,由于具有绝对的权利,所以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腐败,是教会后来的声誉日渐式微。最终导致路德与加尔文的叛离与革新。另一方面,由于教会的绝对权威,使欧洲在基督宗教的严格规范中,形成了具有基督宗教文明特征的价值观,即使后来的宗教改革者,也是因为秉承这种价值观,才有勇气对旧教进行抨击,革新。 天主教《圣经》中写到:“以后用紫色,红色,朱红色的毛线,做了圣所内行李穿的祭服,也做了为亚郎穿的圣衣,全照上主向梅瑟所吩咐的。”可见,在天主教徒的观念里,神职人员是上主所拣选的神职人员在举行礼仪时要穿祭服或圣衣也是上主向梅瑟吩咐的。1983年问世的教会“法典”第929条也对神职人员穿祭服做了规定:“司译和执事在举行感恩祭和分送圣体时,应按礼节要求穿礼仪所规定的服饰。 在耶稣时代犹太教,在特定的节日和仪式中,司祭长和长老们所穿的服装就比普通会众华丽,高贵。但是,由于当时的犹太教因循守旧,刻板保守,因此,那些司祭长和长老们的服装主要以深沉的暗色为主,整体风格保守,给人严肃感和距离感。 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初期神职人员的装束是非常单纯朴素的,他们身上穿的质料粗糙的大麦提袍以及外套,在腰间系上普通的绳子代替腰带。到十一世纪前后,基督宗教已成为欧洲精神领袖,这时的神职人员享有许多权利,也开始富裕起来。为了表现教会的形象和权威,神职人员们的服饰采用了昂贵的布料,在细部还加上刺绣类的饰品,代表主教权威的权杖,权戒也开始使用,此外也开始使用叫做法冠的顶戴。十五世纪前后,天主教的权威日渐膨到极大地步,教会逐渐整顿组织机构,为神职者定下严密的位阶制度,神职人员的服饰变得更加豪华化,宫廷化。上衣的刺绣使用了大量的金银丝线,是连细部都一丝不苟的精致作品。此外,法冠也变得更加华丽,也越变越大,甚至比顶戴者的头部都大。随后,法冠便成为神职人员的代表记号了。

《圣经》是教会信仰的全部精华所在,其中记载着圣服的式样、材质质地、制作工艺、装饰手法。祭司所穿的圣服,其原料虽是自然的,但质地极其高雅、珍贵。“他们应用金线、紫色,红色,朱红色的毛线和细麻去做。”可见圣服是用细麻制作的,在丝绸出现之前,细麻就是人世间最高贵的服饰面料了。因此只有圣徒才可以穿细麻衣,一般老百姓只能穿羊毛或粗麻做的衣服。祭司穿的紧身圣衣名叫“以弗得”,用绣工以金钱,紫色,红色,朱红色的毛线,和捻的细麻做厄弗得。而用于装饰圣服的胸牌的制作材料就更为珍贵了,胸牌要四方的,上面镶嵌着四行宝石,第一行:赤玉,青玉,翡翠;第二行:紫宝石,蓝玉,金刚石;第三行:黄玛瑙,白玛瑙,紫晶;第四行:黄玉,红翡翠,水苍玉。以弗得的美还在于他有两条肩带,这大概是人类服饰采用肩带的最早记录了。肩带一方面象征着上帝的权威,可以显示出祭司的气派,另一方面也是圣服的独特之处,以达到醒目的效果。 圣服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精巧,“凡我使之具备艺术天才的艺术人员,你应吩咐她们为亚郎做服装”“以玉工雕刻法,好似刻印章,把以色列的儿子们的名字刻在这两块宝石上,镶嵌在金框内”“两条纯金的链子,要像做绳子一样拧成,把这像绳子的金链接在框子上”


“以绣工做判断的胸牌”。制作圣服的都是艺术天才,他们要雕刻玉,做黄金绳子以及刺绣等等繁琐复杂工序,从圣服的制作上可见其在宗教中的重要性。

初期神职人员的身上穿的是质料粗糙的大麦提袍和外套,然而,在教会不断壮大,权力不断增大,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揣摩《圣经》中上主的意图,开始制作上主吩咐的祭服样式。因此,服饰采用的面料也越来越来昂贵,细节和工艺都越来越繁琐,制作祭服时大量采用细麻,丝绸,宝石以及金银丝线等贵重物品。天主教祭服上面一般都绣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图案,如鸽子和火焰象征圣神;十字架象征永生;麦穗象征灵魂之粮;鱼,饼和羔羊象征基督等。

用在圣职服上的布料色彩也是伴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知道中世纪中期为止,一般都认为清静纯洁的白色才是适合神职者的颜色。不过11世纪后,变成允许使用白,红,黑,绿,紫五色,但是用在饰带花纹上的金紫是例外,这两种颜色原本就是允许使用在这上头的。 教宗,也称罗马教皇,他处于天主教神职制度的最高等级,作为耶稣在世的代表统管着普天下的天主教徒。教宗的专用服饰大概是在九世纪形成的。由于他是天主教的最高领导人,为了凸显他的地位,权势以及基督教代表的身份,历来教宗的服饰较其他神职人员来说较高贵,华丽。在西方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教宗的服饰都是极尽奢华的,比世上的皇帝毫不逊色。教宗的祭服主要由法冠,圣带,肩衣,主教权杖,祭披,长白衣等组成,大体上与主教服饰差不多。教宗持有渔人劝戒,教宗牧徽,且在法冠上与主教有所区别。教宗头戴法冠,手持主教权杖,颈间围着圣带,身着长白衣和祭披。 肩衣是盖住肩膀的短肘披肩,在胸前有纽扣。肩衣经常与长袍搭配穿着。短披肩比肩衣短,胸部没有纽扣。它通常被视作管辖权或权威的象征。教宗有三套肩衣:夏肩衣——红色绸子制作;冬肩衣——红色天鹅绒镶白貂皮毛边;复活节肩衣——白色锦缎丝镶白色毛边。复活节肩衣仅在复活节期穿着。主教冠顶部是尖形的,象征五旬节圣灵的火舌,后有两条垂带。而东正教用的主教冠顶部是圆的,形状一般与世俗国王的王冠没有区别。三重冕是主教冠和人间的皇冠结合产生的,后有两条垂带。罗马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冈的首脑,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所以皇冠为三重。绒帽是教宗用的一种帽子,12世纪起就成为了宗教的衣饰。教宗绒帽是以红色羊毛或天鹅绒周围饰以白色貂皮,通常在冬天戴,以代替小瓜帽,而其他圣职者戴四角帽。绒帽源于皮莱坞斯帽,起初是由剃度过的圣职者呆着以防头部受凉的。教宗绒帽自1963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死后一度绝迹,直200512月末重新出现在宗教本笃十六世的头上,被当时的传媒形容为圣诞老人。渔人劝戒是教宗王位标志的一个正式组成部分。它上面有伯多禄在舟中垂钓的浮雕。这象征是来自使徒作为fishers of men的传统。渔人权戒是一个印戒,直到1842年它一直被用来封印教宗签署的官方文件。每位教宗都会用黄金铸一个新权戒。除被更换的图案外,在位教宗的拉丁名也会被刻上。当教宗去世时,该权戒会呗罗马教廷财务总管礼仪性的压碎,以便防止在宗座从缺时期用它封印伪造的旧日文件。教宗牧徽,在至少800年的时间里,每一位教宗都拥有其个人牧徽以作为其教宗权的标志。基本上所有的教宗牧徽都包含三重冕的图案,教宗本笃十六世改变了纹章学上的习惯,用主教冠和披带将其代替。传统上教宗牧徽均有金银钥匙,以代表权力束缚和释放于地上(银色)和天上(金色),在牧徽学中,钥匙象征着教宗权力作为基督之代表在地上的精神权威。 主教是教会的高级圣职人员,由教宗任命。主教按照级别由高到低可分为教宗,枢机主教,宗主教,大主教和主教。在天主教的神职制度中,主教的权利地位非常高,虽然各个级别的主教祭服在样式和剪裁上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因著身份层级不同,颜色就不同。教宗著白色,又称白衣主教;枢机主教著红色,又称红衣主教;宗主教等著紫色,又称紫衣主教。主教的祭服有:长白衣,圣索,圣带,祭披,圆衣。作为教会最高权力的标记,主教佩戴主教金十字架,主教法冠,权杖和权戒。


金十字架是由昂贵金属制成的,有一根金色链条或丝带穿连,挂在主教的胸前,是主教在一切仪式上及日常生活中佩戴的饰物。主教权杖是主教在举行宗教仪式上显示神权所用的手杖,主教权杖的末端及手柄常有许多雕刻精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纹饰。

神父通常是教堂的负责人,正式品位称为司译,神父的祭服包括长白衣、圣索、领带、和小白衣。

长白衣是亚麻棉布质地的贴身白色长袍,源于古罗马时代人们在斗篷或束身外衣下面穿的贴身白色长袍。长白衣以丝绸为面料,其背部胸前通常绣着十字圣号或其他象征祭献的标记。长白衣是纯洁心灵的象征。圣索是在长白衣外面系在腰间的细带,象征教士的纯洁和坚贞。圣索是用亚麻或羊毛绒编成麻花状的细绳,两端打结或用缨穗装饰。领带是宽约2~4英寸,长约80英寸的长带。它形如一条长巾,围于脖颈,两端垂于前胸。领带在4世纪时成为祭服的一部份。起初形似披风,逐渐演变为带状。许多人认为他是罗马法院法官们的服饰的一部分,后被教会采用,以示神职人员的神圣权力和威严。圆衣用于棕榈主日、晚祷、庄严的祝圣仪式、圣餐仪式的队列行进和圣体游行。小白衣用白色亚麻布或棉布制成,较长,领口和肩部有许多褶皱,是一种宽松优美的服装。常罩在束身衣的外面,用于一种小型的仪式。 祭披是在历史上称作十字褡,是祭披的主件。展开呈大的圆形,中间是套头的圆口。它由罗马时代人们披在外面的毛料大髦演变而来的,在4世纪后成为教会的专用品。1882年,罗马教廷圣礼部曾做出规定:祭披当用丝绸制作,没有其他特殊理由,不可采用棉麻和毛料。祭披背部胸前通常绣着十字圣号或其它象征祭献的标记。 执事是等级最低的神职者,执事没有主持礼仪的职权,他们只能够作为神父的助手或助祭。执事在修行一定时间后可晋升为神父。执事的服饰有长白衣、圣索、领带和执事祭袍 中世纪文明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宗教性质,宗教禁欲注意使文化艺术蒙上了厚重而神秘的帷幕,识人们日常的服饰中出现了许多宗教的象征意义,而在上述宗教神职者服饰特点也看得出,宗教神职者服饰除了跟随《圣经》的主旨,也在生活民众中汲取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文化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b1e28cf705cc17552709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