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鉴赏及译文注释

2022-10-31 16:0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鉴赏及译文注释》,欢迎阅读!
浣溪沙,译文,注释,鉴赏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鉴赏及译文注释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鉴赏及译文注释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拾掇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古诗简介

公元1078(元丰元年)徐州产生严峻春旱。其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苏轼曾依其提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潭求雨,并作有《崎岖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谢雨。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苏轼于谢雨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识和村野风景,具有新鲜浓郁的日子气息,是北宋村庄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体裁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常超卓。此词是《浣溪沙》组词的最终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触。 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通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新鲜;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尘埃。不知何时才干脱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射之下,郊野中的桑麻蒸蒸日上,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相同的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民身世。 注释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善于郊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耕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描述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亮堂,犹如水泼其上。 (hāo)(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农民中的一员。 赏析/鉴赏

1 / 3




词中体现了词人酷爱村庄,关怀民生,与老百姓患难与共的风格。作为以村庄日子为体裁的著作,这首词之风朴素,风格新鲜,彻底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改变和村庄词的开展作出了奉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只写出“草”“软”“沙”之“轻”,并且写出作者这种新鲜迷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触。亢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分外新鲜;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奔驰,自是非常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信口开河:“何时拾掇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风陵夷,遂隐居不仕。此处“拾掇耦耕身”,不只体现出苏轼对村庄田园日子的.酷爱,一起也是他政治上不满意的情况下,宦途崎岖、思维对立的一种反映。[3]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郊野里的繁荣现象。春日的照射之下,桑麻蒸蒸日上,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整齐,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改,极力烘托,将春日雨后初霁后郊野中的繁荣现象烘托得酣畅淋漓;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烘托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真假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结句,画蛇添足,为提高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拾掇耦耕身”的思维根源,又将作者对村庄田园日子的酷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的确难能可贵。细味其词,盖有三意:其一,苏轼早年即爱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其二,苏轼虽久慕此境,不料长时间错入宦途,此刻重睹此景,不由有怅然若失之感,对其久困官场,也难免有懊悔之意;其三,苏轼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向尤在及时掌握,则悬崖勒马,犹尝未晚,是又决心复兴,归宿重定。一句之中,写尽种种人生味道,用笔精约而意趣丰盈,可见苏轼心思国际之丰厚杂乱。然其对田园日子的歌颂和对归耕桑麻的神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d681f2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