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如何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2022-05-07 04:0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如何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欢迎阅读!
礼乐,西周,诗经,体现,时期

.

《诗经》与礼乐文化精神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产生于周代礼乐文明之下,从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周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审美观、信仰等,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以周礼为核心的华夏文明的特质,是对华夏文化的颂扬。《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份,《风》是周各诸侯国与地方的歌谣;《雅》多为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颂》是专门用于祭祀宗庙、祈祷赞颂神明的乐歌。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古人认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人的外在的言行举止,要通过“礼”来加以规范,其基本特征是恭敬;而人内在的德性及心性,则要通过“乐”来提升,其基本特征是和。



周代是礼乐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礼乐文化在《诗经》中得到了全面的审美展示。《诗经》包括天文地理、宗庙祭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观以及温柔敦厚的人文品格。其基本句式是四言,兼有杂言,在语言上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既有声韵上的美感,又描绘出生动的形象,有回旋跌宕艺术效果。透过诗的自然朴实、言简意赅的言语,人们可以体悟到把《诗经》思想统摄起来的主导与核心话题是道德。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進行探讨:

一、《诗经》对礼乐文化的宣扬,首先反映在对祭祀典仪的歌颂

《礼记》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事神的节仪和规范是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诗经》中的《周颂》与《大雅》多为祈祷赞颂神明的乐歌,主要用于祭祀礼仪或重大典礼中,彰显出一种正大之气,《诗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周代祭礼首先表现在祭天之礼。《诗经》中明确表明中国古人对“上天”“上帝”的敬畏和信仰是上帝赐给人们的最大福祉和盼望。周人以敬天为本,《大雅·烝民》中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上天造就万物并赋予其美好的德性,为其制定了法则,民之秉性攸好德行。《周颂》中有许多关于对上天的赞美、感恩、祈福之祷,周人相信敬虔的祈祷必蒙上帝垂听,如赞颂上天的光辉普照,永恒无限:“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赞颂天道的永远美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二、对“以德配天”的君子人格的推崇

礼乐文化倡导“以德配天”的君子风范。“以德配天”是周人德治思想的宗旨,正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传统文化将各种美德都赋予了君子。君子人格对后来的中国士大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人一生的道德追求。《诗经》中有大量篇幅称赞君子人格,提出“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要象文王等圣君那样修明德行,又常常自省,使其所作所为都合乎天道,就能获福。如周成王效法文王、武王之道,与后来即位的康王开创了继“文武之治”“成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他弘扬善德,受人愛戴,得到上天保佑且一再赐福:“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大雅·假乐》

;.


.



三、厚人伦,美风俗

周礼为周朝规范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奠定了基础,而礼之设乃法天而来,“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和谐的伦理社会为敬天地,位君臣,合父子,明长幼等。《诗经》对伦理道德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强调以仁义为本,以德劝人,体现出厚人伦、正教化的目的。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节秩序去生活,以实现人格完善和人际和谐,使天下长治久安。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故《诗经》言人之德,每以“温”字形容之,如:“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温温恭人”“温恭朝夕”等。

四、社会教化功能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教化,这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诗乐是周代士人的基本修养,他们都是自幼学诗,赋诗言志。《诗经》作为广泛应用于春秋社会的礼乐经典,在祭祀、朝聘、外交等各种场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间,以诗赠答,文采风流;宗庙祭祀,容告神明,唇齿留香;诗形成了春秋时代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先秦时代士大夫言语行为的重要标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风雅精神也深入人的精神世界。

称《诗》喻志,可以臧否人物,亦可以观家邦兴亡。如齐桓公派管仲处理戎人与周王室的纠纷,周王以上卿之礼接待管仲,管仲循礼而行,只接收了下卿礼节回国。因此人们称赞管仲谦逊有礼,正如《大雅·旱麓》所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卫候设宴招待苦成叔,宁惠子为相。苦成叔表现傲慢,宁惠子说:“古代举行享礼,是用来观察威仪,审察祸福的,《诗经》中说'彼交匪傲,万福来求’,不骄不傲,万福才会来到,相反苦成叔如此傲慢,乃召祸之道啊!......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11bd8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