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投项目的设计—以扶助残疾人就业项目为例 王江玫

2022-07-03 03:4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益创投项目的设计—以扶助残疾人就业项目为例 王江玫》,欢迎阅读!
创投,扶助,残疾人,公益,目的

公益创投项目的设计以扶助残疾人就业项目为例 王江玫

摘要:我国残疾人总数8500万,2017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5.5人;培训城乡残疾人62.5万人。随着年满16周岁的残疾人数量的增加,如何保证这类人群的就业,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则成为残疾家庭及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针对残疾人的就业项目,扶持残疾人就业。

关键词:残疾人;辅助就业;技能培训 一、概念的提出

公益性项目是以谋求社会效应为目的,具有一般规模大,投资多,受益面宽,服务年限长,影响深远等特点的投资项目。现阶段关于公益性项目的解释有两种,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大众或社会中某些人口群体的利益而实施的项目,狭义的公益性项目是有民间组织发起的,他利用民间资源为某些群体谋求利益,创造社会效应。本文研究的为狭义的公益性项目,即以自闭症儿童为主的残疾儿童在年满16周岁后,如何进一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员的项目设计。 二、公益创投项目的设计 1、背景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因此,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残疾人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自闭症儿童在0-16周岁时,政府实行免费救助,会指定定点机构为儿童实施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实施免费基本康复服务。待年满16周岁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则成为残疾家庭及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更有效地帮助中心的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出针对残疾人的就业项目,通过建设洗车房、咖啡厅这类投资规模较小、劳动强度及劳动难度较低的项目,可吸纳残疾人参与日常经营活动,并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扶持残疾人就业。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项目建设,可为残疾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提供一个平等就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获得有尊严的工作和安心的生活,让残障人士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更加独立自然地融入社会,并为他们提供进步和成长的空间。

在此就业的残疾人可以享有同工同酬的平等就业条件和公平竞争晋升通道,他们在这个自在的平台中用心工作,发挥所长,真正融入社会成为最想成为的在普通人

同时,项目将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残疾人可以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可以提高残疾人的岗位能力,提升残疾人岗位竞争力,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最有效途径。 3、建设方案


洗车房、咖啡厅这类项目,只需租赁门面,进行装修改造,并购置开店所需设备即可投入运营,每个店面配置店长一名,由正常工作人员担任,配置3-5残疾人具体作业,既可保证门店的正常运营,又可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

门店建成后,根据门店的运营规模和残疾人的劳动能力,正常为残疾人发放工资,可以帮助残疾人提高生存质量;有利于残疾人发挥潜能,参加有益劳动,有利于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劳动能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培养起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文明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对待残疾,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4、技能培训

针对项目的不同,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授课老师针对残疾人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况,把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边讲边操作,对残疾人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为参训残疾人答疑解惑,同时延长授课时间,重点加强实操练习,保证残疾人学习质量,让残疾人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考虑项目运营后将要面对的社会群体,在运营第1-3个月,可由家长陪同残疾人进行实际操作,待残疾人上手后,逐步脱离,直至其可独立从事工作为止。 三、结语

陕西省残疾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生活状况低下,残疾人在基本需求方面仍面临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残疾人作为有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的公民,也需要和健全人一样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本项目建设,使得残疾人有机会实现就业,保护和发展人生的尊严,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残疾人除了劳动权利和基本的物质需求外,他们也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扶助残疾人就业项目在解决他们就业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学习、培训、康复、社交、履行公民各种权利和义务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回归社会,促进残疾人自尊、自立、自强,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项目安置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有利于他们重拾信心,融入社会,平等充分的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201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824号);

[2]《中国残联等十五部门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残联发20186号);

[2]张俊,项目设计与管理培训,2018.4.20 作者简介:

王江玫;性别:女;名族:汉族;籍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出生年月:198445日;研究方向: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7574df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