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背景、目的及意义

2023-01-02 16:2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葡萄酒背景、目的及意义》,欢迎阅读!
葡萄酒,目的,意义,背景



一、背景概况

1)中国葡萄酒发展概述

我国餐桌酒文化盛行,白酒、黄酒及啤酒的消费比较普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消费者的饮酒习惯随之改变,加上葡萄酒文化知识在我国的渗透,消费者对低度酒精饮料一一葡萄酒认知度不断提高,葡萄酒不仅仅作为一种产品被消费,同时也作为一种时尚、高雅的文化和品位的象征慢慢渗透消费层次,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同时呈现出高速增长。据法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研究表明,2013年,中国(包括香港)消费了约18.653亿瓶红葡萄酒,已超过法国和意大利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葡萄酒消费国。2012年,我国进口葡萄酒39.45万吨,同比增7.9%,进口金额1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中国幅员辽阔,北纬25°-45°的广阔地域里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最适合酿酒葡萄的种植,集聚着著名的九大葡萄酒产区。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目前已经突破9.3h㎡,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与西方底蕴浓厚的葡萄酒发展历史相比,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行业基础稍显薄弱,但产业发展迅速,张裕、中粮长城、王朝及威龙四大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2007年,中国首次进入全球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之列。 根据OIV(2013)数据显示,在2012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四,为57.0万公顷,葡萄酒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为148.8万公升。可见,中国已成为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

2)西部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推进以及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虽处于成长阶段,但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当前,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






展,离不开葡萄酒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持。三者的藕合,不仅有利于传播葡萄酒文化,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当地经济结构,也有利于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促使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向纵深领域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3)国产葡萄酒行业存在的问题 1.葡萄种植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葡萄酒品质决定于“七分原料,三分酿造”当前,随着高品质、高档次葡萄酒需求的扩大,对葡萄原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外,葡萄酒生产厂家对所用原料(包括葡萄品种的筛选、种植地域、葡萄种植过程中的管理等)都有严格控制,原料与产品是庄园式一体化的。在我国,虽然也有少数大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能够对葡萄的种植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但大部分企业与果农之间是松散型、季节性或合同型的供需关系,始终存在着企业打压价格、果农追求产量的矛盾冲突。另外,果农往往按价卖货,自主选择厂家,这样就直接造成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目前,我国生产与种植脱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端葡萄酒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2.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应进一步增强

许多企业仍然缺乏产品质量及诚信意识,生产冒牌、假品种、假产区、假年份酒等伪劣产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3.葡萄酒的分级混乱,缺乏统一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没有分级要求,各个企业纷纷自行制定产品等级。由于没有统一尺度,模糊了消费者的等级意识,使得消费者选择不同品牌葡萄酒时,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4.部分产品缺少标准、规范

冰葡萄酒、脱醇葡萄酒等特种工艺葡萄酒缺少国家标准和规范,市场混乱。

5.葡萄酒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8bb6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