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渲淡见禅心 辋川如诗入画境——禅宗精神对王维水墨山水画的意义

2022-12-26 21:1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墨渲淡见禅心 辋川如诗入画境——禅宗精神对王维水墨山水画的意义》,欢迎阅读!
王维,水墨,画境,禅心,禅宗

水墨渲淡见禅心 辋川如诗入画境——禅宗精神对王维水墨山水画的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9



■TEXT/夏万杰

一、禅宗精神影响着唐代中叶社会文化心理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西汉时期开始在中国流传,到南北朝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则是佛教在中国鼎盛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宗教相互融合的过程。其中禅宗正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禅宗精神作为一个中国化的佛教思想,所提倡的参禅顿悟的心理体验,对于处在“安史之乱”之后,社会衰微情景下的文人士大夫来说是一个绝佳的精神寄托方式。在绘画上,这种影响表现为由“赋彩浓丽”转向“淡逸劲爽”画风的追求,“水墨渲淡”的绘画样式开始流行。

二、禅宗精神是水墨绘画在唐代中叶得以流行的机缘

在中国绘画史上,中晚唐时期,禅宗对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生存形态的影响,推动了水墨画的肇兴。

唐代中叶,参禅已经成为士人生活的风尚。由于禅宗思想对士人的人生观影响极深,当然也影响到审美观念。从中唐开始,禅宗精神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活动,在文艺创作中出现对虚和、冲淡的审美新追求,形成了禅宗美学。而不少文士“以禅入画”,把“墨戏”作为禅悟的方便之门,禅学意境已然渗透到绘画之中。这种影响典型地体现在王维的水墨山水画中,“水墨渲淡”,符合禅宗的朴素之美。

水墨山水画兴起的历程,就是禅宗思想与哲学、美学思想相互融汇、渗透和积淀的过程。以水墨画法逐步取代青绿山水,山水画不知不觉地向其与自身性格相符的禅学思想发生意义重大的变革。禅宗与山水画的发展,互相渗透感染,使得“水墨渲淡”的表现样式的确立赢得契机,这种契合是诸多历史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禅宗精神的影响在其中是关键的机缘。

三、禅宗精神濡染了王维的生命境界和文艺思想

纵观王维的一生,禅宗思想对他的人生哲学、文艺思想影响占据主要地位。

王维生在禅宗盛行的年代。在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王维的思想是一个儒、道、佛矛盾的复合体,但其主导方面则是一种在超脱的胸襟里体悟生命宇宙的空远禅境。禅宗思想成为王维人生哲学的重要支柱。追求禅宗超越人世的是非有无,精神上绝对自由的空寂虚幻境界。影响到王维的文艺思想,则表现在他幽凉淡泊的禅宗美学情怀。

艺术实践中,他一方面吸取禅理哲理,追求自然本真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又以禅定的方式,在创作中体验从“物象”到“心象”,再到“墨象”的三个境界。对自然的描写,最终落实在对自己心灵的表达上,而水墨的自然色泽有助于营造这种空灵的意境,表现淡远禅境,“淡”、“远”更与禅家的色空观相吻合。水墨随性挥洒,自由驰骋,应形象物,意象万千。在这种审美状态之下,王维的绘画艺术自然就取向于水墨山水了。所以,禅宗精神的影响,使王维开创了山水画的新意境。




四、“水墨通禅”是王维水墨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王维绘画“体涉古今”。但参禅修为的心态,使王维放弃了青绿山水,而选择朴素的水墨语言作为入禅的途径。墨色给予人的是一种安静幽远的感觉,这更符合禅家追求空寂的心理,黑色之中蕴涵了深刻的禅宗美学思想。水墨渲淡的笔法,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淡泊;黑白二色,更利于表现在无念无心中所禅悟的佛性本体。

王维以禅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其绘画已不是对外在事物简单再现,而注重通过外物来映射人生感悟。相传所作《袁安卧雪图》中得雪芭蕉,与常见自然之景相异甚远。王维正是以超然尘世的精神,破除妄执,摆脱形迹,才促成了“不似之似”的写意画风的形成。

王维把禅境学说和自性论观念融进了绘画,在作品中营造一种浓郁的诗意,从而使山水画诗境、意境和画境融为一体。在相传所作《雪溪图》中雪景寒江、小桥人家平淡疏远,柔和的线条勾勒出山石,水墨渲染出近石远坡。画风虚和萧散,极富禅意之趣。《江山雪霁图》也是描写江边雪景,山石用近似披麻的线条勾出,景色空旷辽阔,气象萧索荒凉,有一种孤寂凄清之美。从这些“心象”物境来看,表达的正是一种“空寂”、“无我”的禅意。王维以其亘古禅心把绘画和诗歌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诗情画意的素美禅境,中国画诗画交融的独特艺术风貌由此而生。

王维的山水画不仅追求在审美情趣上与禅境相通,而且在形式、方法、工具等方面也追求与禅意相契合。明代董其昌说王维“始用演淡,一变钩斫之法”。王维用“破墨”技法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随意挥洒中,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两忘的禅道境界。笔墨的解放,不仅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趣,也启发了此后“皴法”的出现。王维的水墨笔法已不只是对形的塑造,而是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知白守黑”,水墨虚实,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正是“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的通禅理念。

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所体现出来的禅意境界,反映了王维的禅宗思想和自然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更是其心灵煎熬,进而升华为禅化的心灵审美关照。

五、王维“水墨通禅”的画学理念促成山水画的内在超越

王维将禅的精神融入山水画对诗意格调,追求“笔意清润”、“水墨渲淡”的笔墨技巧,对水墨风格山水画的建立都是开创性的贡献。王维以“水墨通禅”的画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人水墨画的历史,标志着山水画的发展实现自身内在超越。

王维能够创立水墨画,和他奉禅息息相关。舍弃浓艳绚丽的色彩,而代之以墨,正符合禅宗的美学观。水墨渲淡笔法清淡润湿,色调简约,形成“绚釉之极归于平淡”的淡泊心境。不求五色相杂却使万物俱至境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从根本上拂去硬结浓艳的尘埃。这种“水墨最为上”的美学思想在我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使山水画内部发生突变分化,文人画风始兴。

王维最早把禅的意境融入绘画,从而使得山水画具有诗情画意的完美艺术风格。“禅”通诗画的独创风格是王维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是中国绘画自身的一次超越,深刻地影响到后世山水画风格演变的路径。

禅宗自然观造就了王维的“笔迹劲爽”笔法。既不同于青绿山水的精工细刻的造作,也不同于“吴带当风”的狂放。从传作《雪溪图》和《万山积雪图》来看,王维的线曲折自然,变化随意,似不经意间画出,既不飘虚又不强硬,劲力内含且略有“松”的质感。如此“自然”性的线以前是没有的,这种“写”出来的线正在向书法靠拢。王维式的线条对披麻皴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应该可以说王维的笔法是后世文人以书法笔法作画的渊源性的开端。“皴”的雏


生、笔墨观肇起,标志着水墨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在自身构建层面的确立,这是水墨山水画渐趋成熟的关键元素。

结语:王维水墨山水画的实践意义

王维“以禅入画”,确立了水墨山水画的典范。他不仅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诗画相融的

“禅境”。实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审美境界。而且以“写”意式的柔曲自然线条,启发后世意笔“皴”法的产生。他运用“水墨渲淡”技法,使墨具五色,极大地丰富山水画的表现语言。王维开启了中国文人水墨画的独特审美风格,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奠基者,对唐代以后的绘画流变具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程至的《绘画·禅宗·美学》,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李福顺《中国美术史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朗绍君《水墨画的本性》,《中国画》,1989年第3

[7]令狐彪《对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画》,1989年第6

[8]刘升辉《论王维的水墨山水画艺术》,《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第3

[9]孟究伟《禅宗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

【夏万杰,江苏教育学院盐城分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a9f9da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