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下中国故事、文化的讲述与传播

2023-03-31 05: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媒视角下中国故事、文化的讲述与传播》,欢迎阅读!
中国,视角,讲述,传播,传媒

传媒视角下中国故事、文化的讲述与传播

作者:金芳芳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0

摘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媒体承担着正确引导舆论方向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我们应充分利用第四媒体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多彩的中国。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李子柒;跨文化传播;新闻媒体 一、在文化异同中寻求人类的共情点

全球化的过程既是世界各国的经济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也是各国的文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截至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文化历史,这些文化中存在共同与差异,有效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推进人类共同文明发展。 (一)故事化深耕中华传统文化

声名大噪的原创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国外某媒体网站粉丝数量达到764万,超过CNN,视频总观看量接近10亿,她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在国内抖音APP上粉丝数量达4000多万,视频获赞量达1.4亿。她的作品内容主要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穿插了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一些中国古老的工艺文化。

知名媒体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曾说道:讲故事从来在历史当中是最有效的武器。从传媒角度来说,讲好中国故事应该做到两个符合,上则符合国家文化价值理念与发展策略,下则满足受众的观看心理。新闻与传播讲求的是内容为王,讲故事其实就是内容为王,用作品说话,把最核心的东西用最通俗的话讲出来,摒弃不必要的修饰。 (二)传播视野中寻觅中国故事的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式的文人情怀是现代社会人们内心苦苦寻觅的本真,人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学会适应、开始厌倦。李子柒通过自媒体平台把受众内心渴望的刻画了出来,让中国故事与文化的传播风靡,传播学角度来看,吸引受众就需要了解受众,从受众本体出发,要以能够引起受众共情的内容或方式为信息传播突破口。

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传播效果得以达成的必然因素是满足受众观看心理,在李子柒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现代生活的痕迹,例如她做饭使用的是烧柴土灶而不是电磁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原生态慢生活的精神需求。传播效果指带有说服动机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


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观看李子柒作品的受众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得到心灵休憩。

二、古文化搭上新技术的顺风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辐射全球。在中国周边乃至跨洋彼岸的许多国家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氛围,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中国古文化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然而,中国、故事文化的讲述不能因循守旧,上新技术的顺风车对于中国故事、文化的传播意义非同小可。 (一)传播符号突破跨文化传统传播的困境

在跨文化传播中,本土语言和文字的传播力量可能会被削弱很多,而作用于受众视听感官的非语言文字传播符号,却能以直观且感性的方式达到信息传播效果。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几乎没有口语语言与文字,没有长篇的人物独白与对话,也没有成行成排的字幕,作品恰恰是用这种独特的视听传播符号讲述着一个个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种方式突破了跨文化传统传播的困境,李子柒外国受众来自世界各国,如日本、韩国、印度、美国、法国、泰国等,来自不同国家的他们,有着众多的文化差异,但是李子柒的作品通过画面与声音就能使受众理解视频所传播的内容,突破了文化差异传播障碍。 (二)新兴媒体与网络技术助推文化传播

在网络技术与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中国千年文明的传播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只依靠文字书籍和广播电视进行传播,应该善于利用第四媒体,运用新闻传播手法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传统古文化插上新兴科技翅膀,飞得更远,传遍世界各地。 三、优质原创传播中国故事、文化

一个有效的传播至少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传播主体、接收者和经过编码的信息。世界媒体格局以及受众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即第四媒体崛起与受众呈年轻化。当下大量短视频创作者混迹各大社交短视频APP上,他们拍摄了无数条短视频,但优秀的原创视频却很少。这也是李子柒优质原创作品能够短期获得中外网友支持的原因之一。 (一)突显东方千年古国的文化独特性

李子柒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在短时间内获得国外众多网友的支持,其粉丝量超过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的媒体CNN,是因为她的视频把握了文化共性中的文化个性,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美食题材是基于人类共同本性,田园


生活是基于快节奏社会人类对慢生活的向往,这两者都是跨文化传播中李子柒作品坚持的人类文化共性。

(二)中国人民对家国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家国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更自觉承担传承优良文化传统的责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有一首老歌是《谁不说俺家乡好》,李子柒如果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没有对生活对美食的热爱,她不可能成功,她真正担起了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评价李子柒,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传承文化的第一步是热爱与了解,第二步才是传播与继承。中国是立体的、多维的,有现代化大都市,也有传统农村,有古代儒家思想,也有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我们需要更多个热爱家国文化的李子柒 结语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加强文化对外输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国家政府层面,还应该扩展到民间,传播方式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传播方式,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新兴文化传播手段,尤其是第四媒体,文化传播应该与媒体技术相融合,着力建设強有力的文化传媒。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2. [2]郑礼志.《定位与认同:国家形象的建构主义分析》.20075.

[3]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播》.201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f8f610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