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2022-07-23 23: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鸟鸣,诗句,赏析,诗意

【经典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



蝉噪林逾静下一句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入若邪溪诗 ??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今译〕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解释:

①本写泛溪景象,并寓久客思归之念。《梁书·文学传》:"()除轻车湘东王咨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其略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 ②??(yúhuáng于黄):舟名。泛泛:船随波荡漾貌。 ③岫(xiù):山峦。 ④阳景:日影。景,同"" ⑤逾(yú):更加。 〔赏析〕

《入若邪溪》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南朝诗人王籍所作的一首诗。是一首寓情于景的诗,诗中借描写泛溪景象,寓久客思归之念。

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因而,当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据载,梁简文帝、梁元帝曾反复讽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宋人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而文章,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真是见仁见智。

〔原作〕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远游。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如同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1275e0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