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

2022-03-25 10:46: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纸贵》,欢迎阅读!
洛阳纸贵

话说魏晋时代,人们崇尚美男子。那时的美男子,须得性情狂放、会写文章,所以像何晏、嵇康、潘岳、王衍等人,个个都是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其中潘岳最为漂亮。

潘岳就是潘安(字安仁),此人的名气好大,老百姓形容男子之美,就说 “貌若潘安” 古人讲男子有风度:会喝酒,就放得开;放得开,就显得潇洒。

这个潘安,是在洛阳城中长大的,可他在“小学阶段”却不好好学习,整天拿着弹弓,城里城外地闲逛,有时还跑到郊外去打鸟。他这样跑来跑去,个子疯长,腿脚麻利,体格健壮,彪悍俊朗。

既长,潘安懂得用功了,每天不停地读书、思考、写作,坚持郊游锻炼,简直成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到了弱冠(男子20岁)之年,他就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美男子。他的身高超出一般人,折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就是1.83米,往人前一站,龙章凤姿,真美啊!

这样一来,他每次出门,后面都跟着一大群女子。女子们追随他,包围他,成为洛阳一景。刚开始的时候,他很烦,于是闭门不出,也像刘晓庆那样,仰天长叹:“做帅哥难!做会写文章的帅哥更难!”

但一个大活人总不能整日呆在家里,可他刚要出门,马上就有人通风报信,大姑娘小媳妇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都跑出来看他。女子们追随着他的车子,簇拥着往前走,恨不得把车子弄翻了,拥他入怀。

不能与他亲近,就让他尝尝水果吧。

女子们就往他的车上扔水果,“掷果盈车”的故事就产生了。潘安一看,这不错,免费水果随便吃!于是频频上街,天天吃水果。

这件事在洛阳被传为佳话。左思听说后,心想:我也是个青年男子,也会做文章,不妨也上街弄点水果尝尝。于是,他就坐上车子出去了,专往那女子集中的地方凑。可女子们见他来招摇,都感到厌恶,纷纷捡起小石子、碎瓦片扔过来,吓得他落荒而逃。他回到家里一看,车里全是“建筑垃圾”,不但没有吃到水果,身上还被打得生疼。

左思气坏了,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旁边有个铜镜,他要是上前照上一照,就会明白了。

原来,左思小时候很丑很笨,不但左邻右舍轻视他,就连他的父亲也看不起他。 他的父亲左雍,原是一个小吏,后来慢慢地做到了御史,也算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了。但他一看见左思就非常沮丧,因为左思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结巴巴,样子痴痴呆呆,简直是“拿”不出手!

左雍后来想:他就是一棵歪脖子树,也得修正一下呀,于是就让左思练毛笔字,这是当时学子的基本功。但左思写的字总是歪歪扭扭的,父亲一看:这家伙连身子都坐不端正。 唉!这孩子不是做学问的料!左雍不断地对外人说:我怎么会生了这么个儿子!一直到左思长大了,左雍还对朋友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他的知识还不如我少年时掌握得多呢! 左思就在被歧视的环境中长大了。他不甘心,决心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当时的都城洛阳,聚集着一大批文人学者,学术氛围特别浓厚,文坛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左思琢磨:要想出人头地,仅靠零敲碎打怕是不行。要闹,就闹出点大动静,给文坛一个震动。

他决定写赋。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可以铺排,容易展开,也最能体现一名作家谋篇布局、遣词用典的能力。

在此之前,东汉的班固已经写过《两都赋》,张衡也写过《两京赋》,都写得很好。左思认真读后发现,这两篇赋虽然气势宏大,词藻华丽,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气派,但却犯了大而无当的毛病,显得空洞无物。他决定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的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一一细陈,各方面都要超过前人。

为写好《三都赋》,使笔笔有依据、字字有文采,左思开始大量收集历史、地理、物产、民俗资料;为了锤炼优美的词句,左思在室内、庭院、厕所的墙上都挂上了纸笔,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想出了好词句,就随手写在纸上。


可他这样下工夫,却受到了别人的讥讽,人们不相信他能取得成功。当时的大文豪陆机,早就有写《三都赋》的计划,现在听说左思要写这个题目,就挖苦道:“这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想超过班固和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一个狂妄的家伙,居然要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拿来盖我的酒坛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左思十年磨一剑,恒心凝剑心,《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那时候已经有了文艺评论,但那些文人一看作者是个无名小卒,根本不予细看,就漫不经心地议论起来,把《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感到很惊讶,也很委屈:十年心血,难道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吗?他想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准备找上门去,让他评价评价。

张华拿到《三都赋》后,刚开始也没看出啥门道,只是觉得这篇文章平实而大气,就详细询问左思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经过,然后再回过头来体察文章的内涵和韵味。读到最后,张华兴奋了,他看出这是一篇绝好的文章,越读越来劲,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

他称赞道:“文章写得非常好!可叹的是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评论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他郑重地对左思说:“这样吧,我的朋友皇甫谧先生,是很有影响力的学者,而且为人正直,我将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决不让此赋埋没!” 名人作了序,就等于做了广告,《三都赋》很快风靡京都。这时候,凡是懂点文学的人,都想看一看《三都赋》了。大家看后,才知道《三都赋》真是好文章,纷纷称赞不已。以前讥笑过左思的人,这时候也都站出来附和,连声说好。但陆机还是有些不相信,他悄悄找来《三都赋》细细阅读,最后拍案叫绝,连声说:“写得太好了!写得太好了!”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干脆取消了写作计划。

接下来,就该造纸商人发财了。豪富之家竞相传抄《三都赋》,一下子使纸价涨了好几倍。原来每刀纸只需花上千文就行了,可现在得两千文甚至三千文才能买到。整个洛阳城,那几天也不搞城市基本建设了,人们只管抄写《三都赋》了。这样抄来抄去的,倒叫那造纸商人赚了个大肚圆圆,卖纸的、卖笔的也跟着发了财,满城都充溢着欢快气氛。

可是这热闹的背后,是十足的荒诞:同一篇文章,在没有得到名人推荐之前,全社会都视而不见;一经文豪肯定,顿时洛阳纸贵,这个社会还有理性吗?

还有更气人的事!潘岳出身士族,享受着门第的庇荫,这是他的造化,与左思何干?偏偏就有人拿两人的出身、资历胡乱比较一番。譬如《文心雕龙·神思篇》评论左思时说:“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而评论潘岳时则说:“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意思是说左思“钝”而潘岳“敏”。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等级观念是无法打破的坚冰,处于劣势的左思,知道自己的立足之道只能是奔跑,不停地奔跑、奋进。

而潘岳的“轻敏”,决定了他的浮躁、趋利。他趋炎附势,卷入了宫廷斗争,结交了坏皇后贾南风,用自己的笔为外戚效力。其中最大的败笔,是搞垮太子的整个过程:贾南风让潘岳写一篇狂草,然后再派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看不清楚纸上写的啥内容,就胡乱描画了一遍。潘岳再模仿太子的笔迹,在太子的“文章”上添一些笔画,使之成为有造反内容的逆书,就这样把太子害了。这个美男子,以笔为刀,真是杀人不见血!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这就牵扯出了潘岳,可怜他被拉往洛阳马市,在当年斩杀嵇康的地方赴死了。不过他比嵇康更惨:被满门抄斩,连老母也被杀了。

而人家左思,却因《三都赋》名扬天下,得以善终。这就是“洛阳纸贵”背后的故事——可见丑与美、钝与敏,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是可以转换的,并不能左右人的一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396e8dec3a87c24028c4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