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藏别论原文

2023-12-09 04:4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帝内经·五藏别论原文》,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原文

黄帝内经·五藏别论原文



五藏别论 题解

别,另外的。同 阴阳别论 一样,本篇所论述有关脏腑的内容其它篇章不同,自成一家之言,所以篇名为 五脏别论 。本篇着重讨论了奇恒之腑、传化这腑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五脏六腑的总体功能、功能特点。同时讨论了切寸口脉诊病的道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并指出了信巫不信医的危害性。

原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五卷。①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 ,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 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②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③④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藏使 ,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⑤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1




故五气入鼻,藏⑥ ⑦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 ,适其脉,观其志意 ,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注释

①方士:懂方术之人,即医生。

②奇恒之府:高士宗注: 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府也 ③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王冰注: 言水谷入已,糟粕变化而泻出,不能久久留住于中,但当化己输泻令出而己,传泻诸化,故曰传化之府

④魄门:魄,通 。魄门,即肛门。

⑤实而不满,满而不实:满指精气,实指水谷。五脏主藏精,宜保持精气盈满;六腑主传化水谷,宜保持水谷充实。

⑥察其下:新校正云: 按《太素》作必察其上下 ⑦志意:即精神状态。

黄帝问道,我听懂得医方的一些人说:有的把脑髓作为脏,有的把肠胃作为脏,有的又把肠胃作为腑。他们的看法完全相反,但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我不知道他们谁说的正确,希望听您谈一下这个问题。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宫,这六种脏器是禀受地气而生的,它们功能特点都是藏蓄阴精,就象大地藏载万物一样,宜蓄藏而不妄泻,名叫 奇恒之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72b37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