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们的岁月

2022-07-10 23:0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辈们的岁月》,欢迎阅读!
父辈,岁月

20170904

父辈的青葱岁月

小时候,总喜欢听父母讲,那过去的事情。如美味的忘情酒,饭桌上奇异的调料,他们的故事自然不会提到我们今天五光十色的生活与发展迅猛的高端科技以及至今那些他们听不懂的各种年轻人的交际用语,然而欢乐与幽默在艰辛与磨难中难以被遮掩,伴随着简单纯朴,有过跌宕起伏,有过平静安然。那来自父辈的记忆在幼小好奇的心中显得新奇而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离多聚少,很多故事已渐渐成零散的片段,成为对他们朦胧的认知。我努力把这些记忆与故事串联起来,问了爸爸很多关于他们的过往岁月的疑问,于是有关于他们的生命线就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坐在电脑前的我正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爸爸的故事,远离了那个时代,或许我并不能切身体会到他们的酸甜苦辣,但是在爸爸点点滴滴的叙述与我的思考中,透过他的光辉岁月,我渐渐能够理解有时候他的执拗,与我所认为的不可理喻。这便是我与他交流与这次写作得到的最大收获。

我问出身于1965年的父亲,该用什么词语形容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爸爸不假思索的说:“物质匮乏,饥饿。”老一辈的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曾经艰苦困顿的岁月,这对他们来说记忆犹新。不只是生活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子里的爸爸,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辽阔疆域上的大多数人也深感如此罢。

红色的泥土混着荆条砌成墙壁搭配横木片瓦,便构成了狭小而温暖的家。六七十平方米的区域上坐落着两楼的小屋,一家七八口人拥拥挤挤点燃生活的炊烟。十多户人家的小屋凑在一起围成小小的庭院,倚在树下瘦骨嶙峋的小狗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好不热闹。爸爸常给我讲的笑话就是他家对门的二爷放屁响亮,在面对放一个响屁,能够震得家里的瓢盆轰隆作响。

爸爸他们那主产的农作物是玉米和洋芋(即土豆),十四五岁以前土地没有实行包产到户,各家根据生产队安排的土地,农活进行耕作,粮食按人口分发,当时的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中;与苏联关系紧张,苏联停止对中国的资助;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威力挥之不去,简直就是一穷二白。每顿饭就是玉米糊拌野菜,量少只能吃个半饱。有时也将洋芋变着花样吃,放在火堆里烤,切成小坨煮着吃,要是能稍微加点油炒那就是美味!卖糖果的叔叔每隔一段时间会到小镇上,爸爸想用玉米换些零嘴来吃,总会被奶奶对视:“儿呀,要会过日子,换掉了等过阵子就没饭吃了。”当然,爸爸还是能够享受那不可多得的小幸运的,看着孩子馋得厉害,有时候奶奶还是会换些回来给孩子们吃,一小块红糖,足以让爸爸围在

1




20170904

旁边挂念好几天。

饥饿是那时候人们最深刻的记忆,曾经有一段时间闹大饥荒,人们将玉米皮碾成细面吃,过量的淀粉无法消化而形成可怕的浮肿,人们四处挖树根,砍树皮煮着吃。奶奶饿得眼睛发花,将爬在树上的蛇当成了玉米秆,对这爸爸说:“儿呀,把树上那根玉米秆递给我,我给你打救军粮吃”,爸爸一摇,蛇落在地面上,才让奶奶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爷爷外出山上,捡了一朵大蘑菇回来,煮了一大锅汤,哄着爸爸和其他孩子说:“孩子们,快来吃鸡肉了,特别好吃!”被在门缝外的二爷爷给偷听到了,跑去告密说:“我哥哥家是地主,现在日子过得那么穷他们还能吃鸡肉!”于是爷爷被莫名奇妙拉去批斗了一整天。

尽管爸爸的童年充满各种各样的饥饿。然而,爸爸的充满了不少欢乐与自由。过年给爷爷杀鸡照明,缠着爷爷买鞭;把人们杀猪后留下的猪尿泡捡来磨薄,然后吹得老大老大;找一个斜度适中小土坡,稍微垫上点草叶,一口气从坡上欢呼着滑下来,一次又一次,直到把屁股处的裤子磨出两个大洞,到学校上体育课时,别扭恐惧到极点,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被女生们看到;和小伙伴到山上放牛,偷偷挖出别人家的大洋芋,用炭火焖黄了沾点盐巴吃;听隔壁的老先生将煮熟的洋芋用手搓得圆滚滚的或是椭球形状给孩子们讲几何知识;听着录音机唱起东方红,学习雷锋好榜样……

待到爸爸10多岁时,中国发生了唐山大地震,爸爸一直很惶恐他们那个地方会不会也发生地震,接着又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大街小巷的老一辈人们哭得稀里哗啦,孩子们不懂也跟着哇哇大哭,举国上下一片悲痛。老人们哭嚎到:“毛主席呀,你死了,我们可怎么办哪?”此时的中国处于贫穷与落后之中,一位伟大领袖的去世对老百姓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爷爷从小教爸爸正派做人,他的坚强深深影响着爸爸。爷爷原本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国民党镇压共产党期间,一名共产党员被抓,爷爷因为与这名共产党人是亲戚关系。便作担保说这个人是个教书先生,没做什么不利于国民党的事。于是这个本该被枪毙地共产党人被爷爷和另外一个人押送回阿岗,在路途上另一个押送的人趁爷爷不注意的时候开枪打死了那名共产党人。文化大革命期间,阶级斗争严重,每个人以前的老底子都被翻出来。爷爷因为这件事背了黑锅,他又不识字,不知道怎样辩解,签字画押的时候看也没看便签了字。从此开始长达十年的挨批斗生涯。那些人每天绑住爷爷,让爷爷整整一天跪着,扇耳光,用脚踢,各种手段都使用了,爷爷也从未流过一滴泪。和他一起挨批斗的好多人撑不下去死的死,的伤,没挨到平反的那一天。而爷爷却顽强的挺过来了。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土地承包到各家各户,自行生产的变革。家里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2




20170904

那个年代的大人对孩子上学并不是强求的,尤其是女孩,大多数男孩都被送去上学,女孩是很少有机会上学的,除非她们上学的愿望非常强烈,而且家庭能够支撑。爸爸上到初一的时候跟着班里大一点的学生逃课,跑到小树林里生火烤,不久便被学校开除了。辍学的爸爸帮着家里到山上放羊,看着两头绵延不尽的道路,爸爸思考道路两头通向何方,而自己的人生又将通向何方,如果一直在这放羊,就永远到不了道路延伸的地方。放了三年羊后,爸爸清楚自己的方向,又回到学校继续读出初一。后来初三结束考上了县里的职业高中,了一年的医学护理,又学了两年的电工。到了90年的时候,爸爸去云南省文山州富林县田蓬镇当兵,那里是中国与越南的边界线,小镇离越南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公里。从79年的自卫反击战以来,中越打过几场仗,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到了90年的时候已经非常缓和了。突然有一段时间双方进入护丘状态,爸爸所在的部队已经将枪炮架设在阵地上,入三级备战状态,紧张了大约一个月过后,局势得到缓解,三级备战状态解除。

爸爸在当兵期间继续学医,成为部队里的卫生员,到过百色市的右江医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文山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中心医院实习,并在那里遇到了在那里做扁桃体摘除手术的妈妈,两人的爱情火花从此萌芽。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终于通过了外公外婆的考验,爸退伍后和妈妈一起到昆明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了罗平县定居下来,在罗平县锌茂厂当医生。再后来,两个小生命诞生,那便是我和姐姐。

后来的岁月是我和姐姐一起陪伴着爸爸妈妈度过的,有了孩子他们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却也更加沉重。他们的每一次欢乐,每一次忧虑,都与整个家庭的起起落落息息相关,与孩子的健康快乐紧密联系。岁月逝去,青春渐老,当苍老的面容迎上朝气蓬勃的少年,他们也会暗自怀念自己的青葱岁月吧。很多我们不理解地事物,一件件随着风沙埋藏在土中,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语言,思想与爱驻在他们的心中,孕育着他们与孩子的希望。想想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我们所应付出的,更应多一份理解,爱,与激情!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80a2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