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7.2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试题练习题

2023-01-24 09: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上册17.2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试题练习题》,欢迎阅读!
湖上,练习题,上册,试题,优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追谥“文忠”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自然,善用夸张、比喻;其词气势雄浑,豪迈不羁,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本诗中的典故和与本诗有关的故事

1这是一首吟咏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2、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人。原为浣纱女,后被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三、关键词语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四、典型表现手法

1、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以白描和对比的手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由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风貌做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为传神。

2、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西施作比喻,以美人喻美景,借助丰富想象,描摹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扫蛾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潋滟还是雨态空蒙,总是风神韵味,两者都具有婀娜的资质,无需修饰,随时都能绽放柔美的风姿,令人心驰神往。 五、主旨理解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他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婀娜风姿。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诗人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其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巩固练习:

1、本诗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他是“ “之一。我们还学过他的词《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西子”是指 3《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表现西湖晴天“好”的特色的一句诗是 ;表现西湖雨天“奇”的特色的一句诗是 4、这首诗作者抓住夏季 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出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

B、三、四两句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不借助外物,不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

C、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D、因为这首诗,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潋滟”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B、第二句中“空蒙”描写西湖雨后的山色,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C、第三句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方法,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婀娜多姿。 D、末句与前两句的晴雨呼应,使“西湖”“西子”之比贴切生动。

2



;照应题目表现西湖无论晴雨皆有特色的两句诗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9b799c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