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研究的历史演变

2023-02-16 13:00: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图式研究的历史演变》,欢迎阅读!
图式,演变,研究,历史

图式研究的历史演变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图式这一术语在教育理学中已经相当普及,然而,人们在运用图式来进行教育教学时,反映出对图式的多重理解。对图式内涵的不同理解,会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图式的发展和演变,对于我们的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研究,以及对于促进、指导学生的知识学习或获得都有新的启示。

一、图式概念的形成

对于图式本质意义的认识要追溯其哲学渊源。图式概念来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他从客观唯心主义的角度阐述人类认识活动。其“理念”强调它是心灵的眼睛能看到的东西;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概念是原型,事物是摹本。即客观事物来源于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人们是通过理念来认识世界的。正如伊林科夫所说“观念映象作为一种外部给定的形式图式统治着个体的意识和意志 „„”。

康德最早提出图式 (schema) 的概念。“图式说”又译作“图型”说等,是其先验认识论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联系其感性直观(对象)知性(纯粹化概念或范畴) 的中介和桥梁。康德在《纯粹性概念之图型说》中写道:“此中间媒介之表象,必须为纯粹的,即无一切经验的内容,同时又必须在一方为知性,在他方为感性的。此一种表象即先验的图型。”另外,图式除了具有中介或桥梁的使命,也试图证实主观能动性这一为人类思维所具有的特有属性。从理论来源上看,“图式说”本身或多或少地受到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只不过康德抛弃了柏氏理论中的实体概念,专门论述并发展了其抽象概念,特别是关于“概念是原型,事物是摹本”的思想。

“图式说”不仅分析了认识论上颇有意义的问题,而且在一定角度也涉及到了心理学所感兴趣的问题:它是否是具体的感觉表象和具有普遍性的范畴相联结时的心理活动中间环节, 如果是的话, 其中所蕴含的一系列涉及认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吸引人们从相应的角度去思考。正因为如此,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中有关“schema(图式、范型、框架)的看法,不能不与康德有关。即康德对图式的提出、分析和说明,是理解发生认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有关范畴术语和基本理论的经典参考资料。

当然,我们还应提及巴特利特所作出的贡献,他正式提出了心理学意义上的,并导致许多争议的“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作用,可使个别成分一个接着一个按系列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认知结构理论

什么是认知结构理论呢? 我们把从德国格式塔学派到瑞士和美国的认知学派中有关“完形”、“结构”“、图式”的理论,统称为认知结构理论,特别是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有关思想为典型代表。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指个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但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和使用是不同的。

上世纪初,西方心理学界中的格式塔派(Gestalt又称完形学派) 诞生在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苛勒和勒温。格式塔学理论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识的过程。尤其他们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建构问题情景的一种功能,有机体通过主动加工,把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结合到以先的单元中去,具有认知结构思想的萌芽。他们认为在事物的根本性质中,有某种“完形”的存在。所谓完形,即是指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是人脑通过活动而逐步形成的整体性的“完形”,也即发现某种组织结构的“新形式”的过程。勒温借助物理学“场”的概念,分析了学习行为是受学习者整个生活空间的各种矢量方向和强度的影响。学习是引起关于生活空间的认知结构的改变。这启迪了后来的认知派学习理论家们,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基本思想从而成为现代认知结构理论的雏型。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托尔曼提出了“认知地图说”,认为人们所学习的是一系列有意义的符号,有机体的知识是被组织到环境的“认知地图”中。认知地图即“目标 ——对象 ——手段”三者的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其随后的潜伏学习证明了这种认知结构的变化。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理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和基本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图式。结构就是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动态“图式体系”,它具有整体性、转换规律或原则以及自身调整性这三个基本要素。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他进一步解释道,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assimilation) 、顺应(accommodation) 和平衡(equilibration) 。人最初仅有一些最简单的、由遗传而来的(不同于康德的先验论) ,如呼吸、抓握、吸乳等动作图式,尔后与环境发生作用,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构造出新的图式、高级图式,即认知结构。

儿童每遇到新事物时,首先试用已有图式去整合外界刺激,即同化。如获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即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去同化新的事物,达到认识上的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即皮亚杰所认为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图式:感知运动阶段 ——感觉动作图式,前运算阶段 ——表象图式,具体运算阶段———直观思维图式,形式运算阶段 ——运算思维图式。这些相对稳定的图式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决定着个体行为的一般特征,并且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下,从较低水平的平衡,过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发展的平衡 ——不平衡 ——平衡的

1 2


过程,就是认知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前一阶段的图式是后一阶段的图式的先决条件,后一阶段图式是前一阶段的发展并取而代之。

从上可以看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的内容的确较康德的“图式说”更为丰富、具体,因而也更接近于客观事实。

布鲁纳用类别 (category) 和编码系统 (codingsystem) 来解说认知结构。类别主要指平等地对各种事物加以归类的规则。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类别化(categorization) 及编码系统的形成。在认知过程中,人们表现为借助于已有的类别、编码系统来处理外来的、杂乱的信息:先归类,再分析特征属性。心理的成长,不是剌激反应联结,手段目的的准备或其他事物的增加,而是酷似升高起步板的楼梯。正如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要善于超越所给的信息。计算机的 Windows 界面强调所见即所得,在这里,所得不仅非所见,而且所得要远远大于所见。

奥苏伯尔从学习观点来说明认知结构。他对认知结构理论进行了具体化,从而提出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他强调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实际上,这个思想是从皮亚杰同化概念发展而来,但他忽视了顺应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不同个体在原有观念的实质内容、稳定性和新旧观念可辨别性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个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决定于新知识学习的性质和效率,这也是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核心所在。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观念(idea) 不同于通常所使用的意义,它是奥苏伯尔的专用术语,指能与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概念 (con2cept) 和命题 (proposition),有时特指固着观念 (anchoring idea)

三、认知图式理论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家在汲取行为派和认知学派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反映在图式的发展上,就是以皮亚杰的图式概念为基础,运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发展起来的认知图式理论(cognition and schenes theory),是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新皮亚杰学派。它是由帕斯库尔?李欧利于 1970年提出卡斯于 1974 年加以完善卡斯把图式看作是类似于 TOTE产生式的行为单元但这种单元要更复杂一些。他把图式分为象征的、操作的、执行的三种基本过程。一套完整的图式被激活,就标志着一次认知活动的开始。在其工作过程中,首先是一般性的执行性图式被激活,在一般性执行图式指导下,选择若干特定的执行性图式,从而导致一连串象征和操作的图式被激活。这些图式是由离散的心理步骤构成的。图式的发展,或者说基本图式总和的不断改进,主要通过对旧图式的改造或重新组合,或对不同旧图式的协调这两种途径获得新图式。

信息加工论的另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对认知表征的深入研究,也提出了“认知图式理论”,把认知表征理论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诺曼和鲁墨哈特把图式称为认知的建筑块料(building blocks),一种知识单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安德森认为图式就是一种抽象的、完善建构好的结构。更为有代表性和总结性的图式是维特罗克所提出是人类学习的生成模式。其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加工认知策略,与外界刺激(新知识)进行主动地选择、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总括地来说,他们都认为图式是知识的框架和结构,是记忆中表征知识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学习者认知图式的建构,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有增长、调整和创造三种方式。它实际上类似于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的概念,不同的是皮亚杰认为同化与顺应是两个对立的方面。

根据明斯基的观点,一个图式,既是一个结构,又是一个加工者,是以知识经验为内容并具有认知功能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以下特征: (1) 图式有许多变量或“狭槽,必须用具体材料来填充或限定。(2) 图式有网络,可以嵌套。即图式可以有亚图式,可以组成层次。(3)图式可以在各种抽象水平上来表征知识。(4) 图式又是一个主动的加工过程,是一个试图构成经验陈述的积极过程。它能够评价其自身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情况,因而也可以说明这些因素的程序。

由上可见,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图式理论把认知结构理论提到更高的水平。他们所使用的图式的概念,其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先驱者们所使用的含义,它实际上包含认知结构的不同方面和层次。

最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把柏拉图“理念论”比做“早期图式说”, 康德的“图式说”为其近代形态, 皮亚杰等人的认知结构理论为“现代图式说”,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图式理论”为“发达形态”,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图式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其合理内核和学习过程规律被逐步揭示、反映的过程,也进一步从反面表明,我们只有不断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分析、指导具体学科的研究。当今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结构 ———图式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发展,这对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奥秘也将会有新的突破。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b04e2f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