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2022-04-11 2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青少年,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李新,男,高一学生,小学时期成绩优异,初一时由于哥哥的引导,开始接触网络,后来慢慢沉迷其中。后果可想而知,其成绩急速下滑,伴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李新经常流连于网吧和游戏机房。他的家人对他严加看管、切掉网线,监视他读书等,但还是成效不大,李新还是会在上课期间偷偷溜去网吧上网。

李新的父亲做生意,是个成功的商人,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母亲是没有工作,做全职主妇,他们文化程度都较低,都是小学还没毕业。父亲性格火暴,动不动就发火,在家最有说话权,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李新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非常宠爱他的姐姐,而比较忽视李新。他的姐姐目前在国外留学,哥哥在一所高职学校里就读,平时住学校,所以大多时间,在家里的小孩只有李新一个人。李新的父母关系不好,父亲经常责骂母亲,母亲则逆来顺受,所以把气都发到李新身上,对他要求很苛刻。从他懂事后,他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形式上的反叛,但是总爱一个人独自呆着。刚开始还好,他还会和同学们有彼此的交流串访,但是自从上初一开始,他就慢慢的开始沉迷网络。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不能自拔。

李新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主要问题:案主性格内向,自卑,内心比较封闭,整日沉迷网络虚拟世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并使案主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家庭关系疏远,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很多相处的时间而且没有很好的沟通与交流;案主是一种静态的叛逆,总爱独处,不喜欢何必人相处,沉迷到网络无法自拔,思想麻木,没有目标,态度比较懒散。

问题分析案主现在的情况就是极度依赖网络,不与任何人交流,内心封闭自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造成这样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案主的家庭原因,主的父母都没怎么上过学,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他们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案主和他的兄弟姐妹身上,案主的姐姐和哥哥都在外上学,文化程度相对很高,自然而然就成了案主学习和被对比的对象,案主承担的学业压力很大。案主父母的性格反差较大并且二者夫妻关系不和谐,父亲性格比较火爆,母亲则对父亲逆来顺受,父亲经常责骂母亲,母亲则把案主当成了出气筒,并且双方对案主要求很严格,案主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只是一味承受父母所希望和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就造就了案主自卑封闭的性格,案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欠妥,对于案主沉迷网络的时候,他的父母选择的是对他严加看管,采取强硬的措施来切断案主上网的途径,而并没有和案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则会使案主更加想。案主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小学时期他成绩优异,在沉迷于网络之前,他与周围的同龄孩子相处的还比较融洽。也就是说在懂事之后,他在心理上有了一丝的迷惑和矛盾,不理解父母亲的关系,开始逃避并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这其实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除了家庭方面的原因,案主迷恋网络,还有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同伴群体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案主较年幼,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为受到哥哥的引


导,开始接触网络,并沉迷其中,导致成绩急速下降,也使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校对于案主的学习情况也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和采取措施。案主与同辈群体交流本就不太多,再加上日渐沉迷网络,就使案主变得封闭不愿与人交流。

服务模式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应该采用认知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疗法相结合。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情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根源,而一旦对这种观念和认知过程加以纠正,就可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案主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认为只有在网络世界自己才可以无忧无虑的,扩大了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治疗师挑战案主的内在不正确认知,帮助他重新建立对网络,对自我,对家庭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待案主树立正确的态度期间,要同时结合结构家庭疗法促进案主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改善案主的亲子关系,从而改变案主网络成瘾的行为。

服务计划社工要取得案主的信任,经常接触并关心他,引导他慢慢地向社工敞开自己的心扉,并要和案主的父母协商共同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并促进案主与其家人和谐的相处。

目标:帮助案主重新建立对网络的认识,使案主正确对待上网,改善并减轻案主的网瘾;改善案主与父母的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帮助案主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工作内容:首先,同案主接触沟通,建立专业关系,进一步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要以社工倾听为主。其次,要帮助案主重新建立对网络的认识,了解网络的好处和弊端,鼓励案主走出网络,学着和别人交流。接着,要与案主的父母进行面谈,协助他们反思以往与案主的沟通方式和对案主的教育方式,建议他们改变方式来改善亲子关系。还要与案主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多和案主进行户外活动,鼓励他积极面对现实世界,融入大自然,多和别人交流沟通。最后要帮助案主控制上网时间,让案主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进而帮助案主提高学习成绩。

服务过程

第一节:社工初次上门,以同理心来体会案主的心情,和案主进行第一次的交谈,案主正沉迷于网络,而且精神不太好,对于陌生人的到来有些紧张,眼光也有些呆滞,由于性格较为封闭,刚开始的交谈中,案主并不愿意说些什么,只是眼光时不时的看向电脑,案主的父母则是对案主严厉责备。经过社工与案主的交流,案主才慢慢和社工有了一些语言上的交流。交谈中,社工让案主叙述他除了电脑以外感兴趣的话题来降低其戒心,为下一次的交谈建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第二次与案主见面,由于有了第一次的基础,案主的整个状态也显得自然了点,社工就这几天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案主进行了交谈,并说明青少年社工的目的,案主虽然不太明白,但是对社工对他的嘘寒问暖显得很开心。社工和案主因此建立了关系。

第三节:社工以帮助案主补习功课为出发点,每隔几天就去看他,他对社工也少了点拘束感,社工于是就和案主聊起了他自己的现状和对网络世界的看法,案主表示在网络世界他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不用在乎别人和父母的看法,不用和现实中的任何人进行交流,他在网络的世界里很快乐。于是乎,社工就案主的这一情况开始向他介绍说明网络的好处,部分认同案主的看法,同时又提出网络的弊端,并举出实际的例子来增强可信度来动摇案主,帮助他重新建立对网络,对自我,对家庭的态度。


第四节:社工了解到案主的性格和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于是就和案主的父母进行面谈,面谈中,案主的父母表示他们对案主有很大的期望,由于案主父母本身文化程度并不高,所以就希望案主能够出人头地,所以才对案主那么严厉。社工表示案主的性格和他的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父母的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并和孩子多加沟通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减轻网瘾。案主的父母表示会多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尽量不对孩子发脾气。案主父母想法的改变正是改善案主家庭关系的开始。

第五节:社工以谈心为由多约案主出去游玩,让案主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并鼓励案主父母带案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改善案主与父母的关系,并让案主更多的接触外面的大自然,增强案主的信心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案主也由刚开始的拒绝到接受,这也是案主在慢慢改变的体现。

第六节:经过上面多次的交流与互动,案主慢慢认识到网络的弊端,他开始减少上网的时间,并且能够鼓起勇气主动和陌生人说话,案主父母的态度也比之前改变了很多,案主与父母间的亲子关系也改善了很多。案主开始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于是社工就开始帮助案主补习他的功课,由于之前案主本身学习就很好,所以学习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案主也开始交朋友,虽然还是会上网,但是有了很大的控制能力。

成效评估:初次见面时案主的态度是紧张麻木的,不愿意同社工进行交流,基本上都是社工在引导。多次接触后,案主的戒心慢慢降低,在交谈中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精神状态比以前大为好转。案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也开始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的变化也很大,前父母关系不太好,现在也改善了。案主现在还是会上网,不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自制能力,没有再沉迷于网络,也交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案主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b2a3161711cc7930b716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