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读后感

2022-04-12 11:35: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仪式,需要,生活

《生活需要仪式感》读后感

张本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李思圆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书中提到:“仪式感,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仪式感,其实也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己的专注力、应能力和思辨能力迅速提升。生活需要仪式感,教育更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仪式感就教育的信仰,当教育中信仰缺失,学生便会对学习浮躁而迷茫,教师就会对工作厌烦而懈怠。一所学校,只有尊重仪式感,并愿意花费心思与精力去创造仪式感、经营仪式感,这样,教师们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工作更快乐,生活更优雅;学生们也会获得安全感、秩序感、 归属感、神圣感,并且学会秩序、规则、纪律与谦让。将爱植入到教育的点点滴滴,就是对教育履行的最有力的仪式感。具体体现是: 一、教育活动中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仪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通过日常固定的小举动,学生渐渐形成对生活的理解。这是一种慢养育的力量。比如开学第一天,每所学校都绞尽脑汁,以丰富多样的方式举办开学典礼,开展入学教育,就是为了给师生一种仪式感,让师生以更好的状态、更积极的心态、更崭新的面貌,开始“新的旅程”。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许多常规性仪式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入队仪式、颁奖仪式、各种节日晚会、毕业典礼、主题班会活动、教室环境布置等以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感知与认同。每位老师都要重视并认真执行这些活动,因为学校和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营造浓厚教育氛围,学生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从而源源不断地焕发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课堂礼仪,如师生间的问候,学生的课堂提问、倾听、发言、作业要求等等都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敬畏,强化学


生对教师的尊重。

课堂应该有点“仪式感”,因为讲台是神圣的。既然神圣,那么教师就应该怀着敬畏之心讲课,教学时要有使命感、紧迫感,要有严谨认真态度,对课上的学生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取得了进步和成绩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且要设置特定情境,强化师生认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就感。比如:当学生精彩发言之后,全班同学有节奏的掌声鼓励;让优秀作文的作者登台朗读;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张贴上墙展示;学生取得成绩之后的颁奖仪式等,都会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愉悦感,进而固化、强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每一份成绩。

三、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偶尔出现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我们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生活中,平淡是常态,我们如何在这平淡的日子里,过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仪式感是一种选择。给父母打电话聊聊天,唠唠家常;和朋友时常聚聚,说说近况;在各大节日、纪念日,生日等日子,陪家人一起度过;不定期给学生一次积分兑换奖励;闲暇之余看看书喝杯茶;节假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仪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用心体会生活,更能收获一颗感动的心。经营好我们的生活,协调好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

最后用书中的几个句子作为结束语“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不是生存”,“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愿你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想要的仪式感,也愿你,愿我,愿我们能在有仪式感的生活里获得幸福!”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d53e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