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的案例

2022-05-29 22:41: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借物抒情的案例》,欢迎阅读!
抒情,案例

《借景抒情》

导学目的:

1、通过“名篇放送”,引导学生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发学生模仿借鉴的兴趣。

2、借助网格网络社交平台,通过拍摄、分享、点评等活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学会抓住特点、选取视角定格形象转化为细腻可感的文学描述。

3、通过学习并运用借物抒情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更丰富 、更细腻地表达思想感情。 4、体会类比、象征、比喻、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写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取景状物 第二课时:展开想象,寻找情思 第三课时:能力转化,写作实践 第四课时:随机指导,点拨方法

导练流程:

课前预热:(写作活动、情境设置)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你不公仅能学到知识,

陶冶性情,获得审美享受,还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师:问题情境:1、回忆你观察大自然的经历,你一直没有忘记的是哪些景物

为什么?2看到这些自然景观时,你产生过哪些联想和想象?有什么感悟?

3 从单元《雪》《雷电颂》《日、月》《海燕》《浪之歌》等作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这句话的意思?

一、选取特定事物,寄托情思

1、搜集素材:

1)选定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指导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并进行点评。

2)要求学生的节日期间将各种节日感言、图片、视频、阅读链接等及时分享到同一社交平台(校园网、博客、微博、微信等) 3)访谈亲人的节日感受或记忆,搜集写作素材。 2、筛选聚焦:1)教师简要介绍节日的民俗传统、历史变迁、地方特色、时代风尚。引导学生寻找跨时间、跨地域的相似点,如某种仪式、食物、摆件等,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从两三代人对同一节日的回忆中,选取对某一事物的共同记忆,讲讲与这相关的小故事。

3)教师:从社交平台选择部分图片,重新分类,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物和(如节日、摆件、花木、美食、建筑等)谈感想。 体会作者的寄托的情思

学生分组:1、分成节日、玩意(摆件)、图腾、旗帜、图标等组写出自己喜欢的


“饰物”“摆件”“图标”

2、形象,特征、寓情、象征、比喻等等 思考:在影视作品1、什么形象、姿态?

2、想到什么?有什么征兆?

3观象修德,使人想到什么样的思情或征兆?给我们以休憩

样的人生启迪? 呈现课题:《借物抒情》

出示目标:写作发展点:1、抓住事物特点,状物的方法? 2、与心情相契合,寻找心灵的感应点 3、抒情的方式 写作导引:

一、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状物:

(一)材料借鉴:1《咏柳》《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观沧海》《黄河颂》《安塞腰鼓》《望岳》《雪》 (二)写法导航:1、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2、整体、枝条、花叶

二、与心情相契合,寻找心灵的感应点

(一)一粒沙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1、名作放送:例文借鉴:《紫藤萝瀑布》 张晓风的《愁乡石》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阎连科的《寂梅》„„

生:阅读后,复制一处精彩语段,配以点评,上传分享教育平台。

2、取景拍摄:切入点:A、心仪的风景照片;B、校园的风景照片

C、我的饰物或摆件 D、我心爱的小玩意

生:浏览其他人的评论

3、小组交流:要求:A、各自取景拍摄的动机和心情。 B、说说与图片内容相关的故事 C、谈谈自己的欣赏的角度

D、谈谈从他人的评论中受到的启发

大班交流

师:以一张风景照为例点拨:A、观察“物”的特点 B、引导联想想象。 (二)生:出题:一组:我的情; 生:(要求):寻找表达这种感情的事物。

二组:我的爱物。 生:(要求):观察→特征→引情

写法点拨:紧扣特征,用心灵寻找感情的引发占,睹物思情、寄情于物、联想想象、借物喻人、比喻、象征等手法

注意:在写作中,无论运用充分任何技巧,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无论是睹物生情,还是移情于物,“物“与”情“之间应当自然契合,情感自然生发,切忌无中生有、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能力转化:将知识转化写作能力:

参考题目:一、在你周围选取一片风景,回想一下:当你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例

如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时)这片风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当你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分别加加以描写。150字左右。


提示:1、不要单纯写景,要注意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在景物 描写中

融入自己的感情。

2、注意景物的色调与情感要契合。一般来说,明朗的景物,适合抒

发欢快,喜悦或闲适自然的情感;色调暗淡的景物,适合抒发忧郁、失意、痛苦等情感。

三、抒情方式:我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可以意在笔先,寓情于物,就是在动笔之前,先想好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寻找适合寄托情感的“物” 当然,也可以触目所及之时,突然产生某种联想和想象,油然生发感情,由物及意,睹物生情。 例文借鉴:明月”引思:

思乡的游子低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惜别的友人 吟唱:

(一)情感的抒发,除了直接吐露外

(二)间接的方式:可以将情感融于叙事之中,也非唯心 通过描绘 事物来抒发情感。即“借物抒情”

本单元的课文多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不妨回顾一下,再找两个例子,填在下图中:借物抒情,可心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 生:(自由举例)

借物抒情要注意:1、选取的“物”和要抒发的感情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2、要适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具体描写事物,写出它的特征,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师:(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写“物”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 借物抒情,切忌让事物的描写游离于抒情之外,要始终交立足放在 抒情上。 (三)、千姿百态的树,摇曳动人的情。 1、自主推荐:阅读写树的名篇佳作:

画出精彩的描写段落或抒情文字,稍做点评。 2、选读点评:

文段一:分析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说说作者因何而动情。 文段二:由树及人,作者产生哪些联想,如何过渡、抒情。 3、精品放送

播放吟咏大树的古典诗词、现代歌曲,拓展学生选材视野 4、触发联想

放映各种树的图片(或学生拍摄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交流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写法指津:学会运用借物抒情这种手法,可以促使同学们更精细地观察生活,更用心地感受世界,更深入体验和思考生活,锻炼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会在平凡无奇、稍纵即逝的日常生活中捕捉生活的情趣,发现生命的真谛。 能力转化:将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参考题目:一、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0309436137ee06eff918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