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

2022-07-22 00:1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欢迎阅读!
八首,秋兴,全诗,其四,杜甫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

[1]这一首是感叹长安时局多变以及边境纷扰。广德年间,宦官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组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2]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3]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4]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5]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廷又换一拨。

[6]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震: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7]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8]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9]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①鱼龙寂寞:鱼龙,古爬行动物,外形像鱼。鱼龙寂寞,喻秋蛰。 ②故国:指长安。 ③平居:指昔时所居长安之事。 这两句写秋景,兼喻自己身居秋江凄冷的夔州,心怀长安。


情景交融,颇具韵味。 赏析: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广德元年)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 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 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第四首以安史之乱为中心,写长安近况,是八首的枢纽。 首联因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 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联,“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中央的 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 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 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水经 注》“鱼龙以秋冬为夜。”写秋江即诗人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国思与前 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03a6d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