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案

2022-05-07 13: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优秀教案,古诗

《古诗三首》之《寒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了解诗人出示课件1

1. 古往今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唐朝曾经发生过这样关于姓名相同的故事: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唐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唐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含有此句的《寒食》。

(板书:寒食 []韩翃)出示课件2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3.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只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


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寒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宫、侯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4.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5.学生齐读古诗。 三.品古诗,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出示课件4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示课件5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思考、讨论:诗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板书: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2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提示:“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板书: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四、悟诗情,品意境。出示课件6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板书:景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 情)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轻烟散入五侯家”,说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他们照样烹煮煎炸、花天酒地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书:不满 讽刺) 五、课堂总结拓展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2. 这写法叫“借古讽今”,唐朝这样的诗还有: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一首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景:飞花 御柳 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们的讽刺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作业设计

、默写诗歌。

二、《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 三、主要内容填空。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 和对权贵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4a5753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