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自然 生态平衡

2023-01-31 00:0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谐自然 生态平衡》,欢迎阅读!
生态平衡,和谐,自然



和谐自然 生态平衡

如何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能被动思考的模式,冲破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一直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学工作中常碰到的难题。以生态课堂为理念,通过思维场、情感场、交往场三大场的路径,让课堂充满弹性、充满张力和生命力、充满民主和对等,达到师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最终实现让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习、热爱创造这一根本目标。



标签:生态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作为一名从事两年多工作的新教师,我在课堂中善于总结和思考,在学习同仁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欢加入自己的特色,进行教学反思,开展一些大胆有意的尝试。在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中,我明白了转变教育模式、构建以生为本,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的重要性。生态课堂不是训技强化般的鞭打,它必须以创新的教学方式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下面笔者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摩擦的利和弊》这一课的授课和反思为例,来阐述生态课堂的构建与重要意义。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

课堂一开始,通过抓泥鳅这个游戏,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玩中思考,进而由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接着我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在学习了摩擦力的概念后,学生举出了很多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例子,他们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大大超出了我课前的预设。虽然学生都知道走路时靠的是脚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但对静摩擦力的准确把握还达不到火候。比如,在讲解了手拿瓶子的静摩擦例子后,学生普遍认为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必须是有静摩擦力,但事实上,这要结合受力分析以及二力平衡的知识而综合判断。这个事例说明学生对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及其中的奥秘非常感兴趣,对其中的一些看法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本课中,我通过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到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关注学生的需要,要预先假设学生会在何处何时有疑问和困难,设计更具有挑战意义的教学环节,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中要讲究学案的留白弹性艺术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思维的自主权,教师只是学生思维的领路人,真正具有价值的思考过程不能由教师代劳。留白就是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操作,教师的要让位给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得太严谨太规整,反而会使课堂的生命活力黯淡。



在总结和反思后,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合理解释这一环节。讲台静止在地面,没有受到静摩擦力,我用手推它推不动,此时讲台受到了静摩擦力。这时,学生明白了当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存在静摩擦力。由此,




完成了教案设计的一个转变:以课本知识为本的教案设计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案设计。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在做思维的体操,不断地体验思辨语言的魅力。



二、遏制温和的暴力

语言是温和的暴力教师侵占了学生的话语权,就会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想法,而这是课堂中最为关键的东西。几次试讲下来,我发现我总是说着正确的废话,不知不觉中掠夺了学生发问的机会,错过了倾听学生的心声,错过了由学生创造的精彩。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问、学生的满堂答,似乎是给了学生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但教师提的大多是无需进行思索的问题,不能激发起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不能激起学生发自内心深处诉说的欲望。



比如在由摩擦力的判断到摩擦力的种类过渡时,我连用了两个问句:你们相信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吗?你们相信一根筷子能提起一杯米吗?在我自认为很有气势的设问设计时,办公室其他备课组的一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你不觉得这两个问题问得很傻吗?你让学生如何回答你的问题?也许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能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经过她的提醒,我马上意识到了设问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教师必须把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发问,多思考。



如何实现生态课堂,我总结需要三个来实现。首先,生态课堂应是一个思维场,应当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形成和发展。要使课堂始终充满着浓郁的思辨色彩,努力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思想的课堂。其次,生态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情感场,应该使学生的情感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堂情感脉搏的变化既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影响到师生的交往互动。最后,生态课堂应当是一个交往场,让师生交流,真正起来。这里的动,不是表面上的动,主要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在动,情感在涌动。



和谐高效的生态课堂应该具备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和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谐自然 生态平衡不仅给我带来对课堂的思索,也将对现有教学方式的改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6012f5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