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案设计

2022-03-29 04:0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火烧云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火烧云,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

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 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

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

与“快”两个特点。

3 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 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

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学习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交流汇报: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3-6自然段。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3-6自然段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8bf745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