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银行利息比较

2022-07-15 18:4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美银行利息比较》,欢迎阅读!
中美,利息,比较,银行

中美银行利息比较

最近股票腾爆,泡沫之说四起。但是钱还是滚滚流向股市。为什么大家对股市有如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呢?为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看看钱还有什么地方好去。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国内银行存款的利息。不查不知道,查吓了一跳:一年整存整取,利息居然才3.06%再查通货膨胀率。2006年,IMF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定为3.8%,居然比银行的利率还高出一头。也就是说,你把钱放在银行,等于赔钱!

美国去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2%左右,我自己一张八个月的整存整取的存折最近正好到期,年利率是4.9% 不久前看街上有银行作广告,利息竟有高过5%的。美国人也喜欢炒股。不过,象我这种不懂股市的,把钱放在银行,心里也十分稳当。因为银行的利息比通货膨胀率高得多:你的资产在增值。

这一比较,为我们冷静看待中国的经济起飞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点。不错,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有目共睹,实实在在。但是,许多人开始担心增长的后劲儿:中国的经济增长固然快,但代价也大。这种增长,是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资源密集。如果以单位资本,劳动力,或资源所创造的增长来衡量,我们的发展水平就很低。世界上最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产业,大部分都向中国集中,环境代价非常之高。另外,中国的发展依赖世界上最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造成了目前国富民穷的局面:所谓“效益”,很多是靠人为压低劳动者的工资而获得的。未来二十年中国劳动力供应量将无法维持,人口红利消失,廉价劳动力靠不住了。

而银行的低利息,则反映了廉价的资本给增长带来的水分。记得大约二十年前碰到一位刚刚进军大陆的台商。他不解地对我说,他准备和一家国营企业合资。来想自己是有钱人,是投资者,来大陆图的是劳动力便宜。结果和合作单位一谈,满不是那么回事。对方有的是钱,慷慨得要命,甚至还问他在台湾的企业是否需要资金帮助。经他这么一说,我也糊涂了。二十年前不比如今。那时中国还非常穷。怎么国营企业会比台商有钱呢?


如今明白了:人家台商投资,要到银行贷款,利息不薄,必须看准有大钱好赚才敢到银行去借。我们的国营企业,到银行贷款利息非常低,当然可以大把大把地往外掏了。银行给这些国营企业大笔贷款,许多效益很低,许多甚至收不回来,成了坏账。而银行的钱哪里来?还不是靠一般老百姓的储蓄!你贷款要的利息低,或者收不回来,当然对储户支付不起高利息了。美国的银行则不同。大家彼此竞争激烈。贷款的回报好,给储户就开得出高利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被剥了两层皮。第一,低工资不充分反映他们劳动的价值,让企业占了便宜;第二,即使挣了这几个钱,存到银行利息还顶不过通货膨胀率,又被剥一道。他们等于用自己的血汗钱去补贴疯狂的投资。

这也解释了我们经常看到的怪现象:一方面经济过热,一方面国富民穷。老百姓不能从增长中充分获益。而那些能拿到靠广大储户的低利率补贴的便宜贷款的企业,多是些国营的,有关系的企业。钱来得容易压力就小,责任心就轻,资本的效益也差。

最近,国富民穷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图保证老百姓的工资水平。但是,解决国富民穷的根本办法,不能靠行政命令,必须靠市场手段。银行利息低于通货膨胀率,这本身就违反了市场规律。有这样的低利率在,经济没法不过热。

让我们还是回到市场上来吧。银行的利率至少要高于通货膨胀率。银行为了保证能支付这样的高利息,就必须负责地投资。企业拿到没有储户补贴的高息贷款,就要对自己的经济行为三思而后行。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健康的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92030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