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卷 应用心理学专业B答案

2022-05-07 02:2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试卷 应用心理学专业B答案》,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试卷,答案,应用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共100分)B卷)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科目:社会心理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A 3B 4A 5C 6D 7B 8A 9C 10B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

1 社会测量法

答案要点:

莫雷诺首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用以了解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最早见于莫雷诺1934年的《谁将幸存》一书。该方法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了他们的人际间的心理关系:接纳或排斥,可以通过考察群体成员之间肯定或否定的选择特点,定量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定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可以测量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

2 刻板印象 答案要点:

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它是人际间产生偏见的原因。

3、价值观辨析

答案要点:

指个体在别人帮助下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考察后作出自由的价值选择、估价,并按照体现出本人价值选择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它是由美国心理学L.Raths M.HarminS.Simon1966年提出。

4、优势反应强化说 答案要点:

查荣克(R.B.Zajonc)从心理学家们关于动机和驱力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提出优势反应强化说,用于解释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所谓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动作。他指出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因而他的优势反应能够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

5、责任分散 答案要点:

在群体条件下,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而且在一定情境下,它还会增加人们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发生。 三、填空:每空1分,共21


1社会懈怠 2权威性人格 3态度与行为 4压抑 5唤起

6冒险转移 7从众 8角色冲突 9印象管理 10自我实现的预言 11引起了个体对他人评价的意识12哲学思辩 131924《社会心理学 14角色扮演技术 15海德 16预测与期望 17情境不明确 18镜像自我 19内化 20匿名性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介绍奥尔波特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案要点:

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创造人奥尔波特1968年说:“社会心理学是以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 3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三部分:社会认知、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3分)

2、简述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

自利性归因偏差是指人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2分)如能力、性格、努力等,而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条件、环境。2分)究其原因主要有:观察角度不同和个体自我防御倾向。2分)

3、介绍态度构成的要素并举例分析考察态度的五个维度。 答案要点:

态度是他人或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倾向三种成分。3分)考察一个人的态度,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1、指向 2、强度 3、深度 4、向中度 5、外显度。3分)

4、介绍米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及其基本发现。 答案要点:

Milgram 196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权威—服从实验及其最有影响的研究。他以招募来的20-50岁男性志愿者40人为被试。米格莱姆将被试两两分组(实际上仅有一名真被试另一名为实验助手)一名为教师一名为学生(助手均扮演学生)到实验室后,告诉被试,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词语搭配并检查学习效果。学生错了予以电击。电压从15450伏,实验开始后,每当学生错答,电击实施者就予以电击,随着错误的增多,实验者命令增大电压,尽管来自隔壁的“学生”被“电”得惨叫,“教师”犹豫时,实验者要求他继续。超过300多伏以后,只有14名被试拒绝增加电压,占总数的35%26名被试服从命令将实验进行到最后,占65%3分)本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实验者发现以下事实:1、人们比预想的更加服从权威,特别是专业权威的命令。2、被试的道德水平影响服从程度。3、诱骗入门的策略影响服从。4、权威及受害者的靠近程度影响人们的服从程度。3分)

5、什么是集群行为?介绍勒邦对集群行为特征的分析。 答案要点:

集群行为是指相当数量的群众自发产生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狂热行为。勒邦认为人是受本能支配的生物,当人置身于集群之中的时候,会以一种与独处完全不同的方式进


行感知、思考和行动。集群行为的特征是原始的、动物性、无意识的种族特性的混合物。3分)他认为有三种主要的因果过程决定了集群行为的特征:第一是个人在集体中会感到有一种不可克服的力量使自己屈服于本能,而这种力量在独处时是可以控制的;第二是感染,染是指一种冲动和行为模式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第三是暗示,暗示使卑劣的、意识的本能上升,使人丧失了文明,变成了一个野蛮人。3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综述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理论并谈一谈你个人对促进人们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答案要点: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理论主要有威尔逊的生物学的解释。2分)霍夫曼的社会交换论的解释和社会学家古尔德纳社会规范论的观点,2分)除此以外,1972年的伯克威茨还提出了社会规范论的观点。2分)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面,我个人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1、增加社会责任明确性与人际互动。2分)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2分)3、合理地运用社会影响策略。2分)



2、人际关系影响人的健康和幸福感,如果有人向你诉说自己人际关系不佳,你如何帮他找到原因并提供有效改善意见? 答案要点:

人际关系人与人以情感为基础建立的较为亲密的联系,如友谊与爱情。它由人际吸引开始,伴随着自我表露而加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健康和幸福感有深刻影响。人际关系不良,让人有孤寂之感,影响其社会适宜。心理学把人际关系不良的孤寂之感称为寂寞。2分)

寂寞的人缺少以情感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支持与关爱。这可以从两方面找原因:1主观原因:A、缺乏社会技巧,不会体察别人,适度表现自己。B、自我中心,过分重视自我爱好的即刻满足,无法在人际间建立分忧与共乐的亲密关系。C、缺乏同理心。D、个性悲观,自责倾向过重,患得患失,因此不能显露自己的特点,无从获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2、客观原因:可能是刚刚来到新环境,觉得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或与他人有利害冲突等。5分)

建议:1、建立自信心,不苛求自己十全十美。2、多参与社会活动,让别人了解自己。3练习自我表达,展现个人才能和吸引力。外向的人要遵守相互性规范,作自我表露,避免他人反感。4、练习听取他人意见并尊重团体决议。5、培养自己慎独的功夫。以期个人失意时不会太痛苦。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a32e2fccbff121dd3683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