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2022-05-05 05:1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欢迎阅读!
上册,人教,年级,塞上,唐诗

word

《使至塞上》

一、说教材

《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希望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

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欣赏、审美 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三、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针对这种情况应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四、说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 的一些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

1 / 3


word

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2分钟)

二、预习检测: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师适当补充。(5分钟) 三、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四、知识拓展(15分钟)

1、朗读三步走 ①教师X读,学生听读,听清节奏和字音。②学生朗读,把握节奏读准字音。③学生展示读,看谁读的好。

2、翻译句子,小组结合,借助工具是翻译,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补充、点评、纠正。指导翻译的方法。

五、能力提升(15分钟)

名句赏析:教师给出方法,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教师补充。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出示中考题加以巩固

2、背诵全诗

七、课堂小结(2分钟)

六、板书设计

叙事:首联 出使边塞 抒情:颔联 内心抑郁 绘景:颈联 塞外风光

叙事:尾联 战事繁忙 设计意图:

2 / 3


word

首联交代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

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3bba31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