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

2022-04-23 11:3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欢迎阅读!
小鲜,大国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中学生习作,往往少年心事当老成,着笔于大,大人物大事大天地,结果往往操纵不好,写得干瘪、空洞,画虎不成反类犬,面目可憎,达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学生写作,题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皆可入文。以小见大是写作实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法。老子《道德经》六十章上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他以烹小鲜为例,说明治国应以清静的原则,应的原则,万不可任意搅扰百姓。

高考学生作文规定800字可谓小鲜,一个小时之内,烹出味美可口的小鲜绝非易事,倘若还要在一锅汤内露出治大国的气象来,则更要有相当大的匠心和文字功夫。

中国谚语说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郁达夫换了一种说法,他于此借引了两句西方谚语,他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世代散文的特征之一。很明显:在这里,一粒沙”“半瓣花,都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写了这小,却能从中见世界说人情看出来,这不是地道的以小见大吗?

取材甚小,所见甚大,郁达夫在他的散文《故都的秋》中践行诠释了这一特点。彤红如染的香山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古老沧桑的万里长城,这些大景作者不写不选。而牵牛花、驯鸽、秋槐、衰蝉、冬枣这些小物却成了它的最爱。为我们描绘了沉郁悲凉的故都秋味。建国后,林淡秋在选编1956年《散文小品选》时,在前言中又一次提出了散文这种以小见大的基本特征。接着,唐弢1960年发表《关于杂文写作的几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篇最早对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做出有创见的系统概括的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命题,并作了辩证分析。他说的虽是杂文,但由于随笔也涵盖在内,所以于散文也很切用。中学课本中选编的唐弢的《琐忆》也是体现的这个特点,称为民族魂的鲁迅,一生之中大事甚多,而作者独独遴选鲁迅与青年交往的七件琐事达到了小中见大的目的。 鲁迅的小说,着笔的都是小人物,孔乙己、阿Q、范爱农、祥林嫂……着眼的却都是大主题。他的散文少不了杂文创作,也随处见一粒沙”“半瓣花,当然也少不了大世界”“大人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华盖集续编《为了忘却的纪念》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

鲁迅就是借这粒沙或这朵花将大世界”“大人情说了个透。

季羡林于新时期所作的《世界散文精华序》中,专门谈到身边琐事问题,且出语惊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都是身边琐事。即以本书而论,入选的中国散文中有《陈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别赋》《三峡》《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钴鉧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我们只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在这一点上,外国的散文也同中国一样。


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极乐世界。或者你从树声、鸟语里,聆听到宇宙妙理,如同读郑板桥的《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听作者谈养鸟、种树,谈早晨醒来听到的一片啁啾,谈披衣而起,靧面漱口啜茗时见到的鸟儿在林中扬羽振彩、倏来倏往之景,你在心驰神往中,领悟到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的哲理。或者在绿潭清溪边,明心见性,如同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你从那一溪流水里,分明看到作者那不平的胸怀。或者在一缕感”“一丝冥想里,咀嚼出人生的甘苦,你看,我们从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里,不是可以分享到他对现实人生的深味咀嚼吗?或者你将透过那云龙一爪,窥见时代的风云变幻。 贾平凹的《丑石》:一块面貌丑陋的石头,既不能垒墙,又无法洗磨;既没有汉白玉细腻,可资雕刻,又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供捶布”……你怎么会想到这块丑石里面,还会别有洞天呢?可是,随着作者的描述,那块丑石却訇然中开,将你引入别一世界在这里,你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块石头,而是在人才问题上的种种世俗观念,以及那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作者真像一位高超的魔术大师,让你自一块丑石,一下子跳入现实人生中来。

最典型的还属朱自清的《背影》,事是再小也没有的事,话是再简单不过的话,却字字是情,句句是泪,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的讲堂上都有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朱自清江以小见大这一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如小仲马说:小处包含一切高考作文,凭靠的不是什么点金术,不是什么,想要烹小鲜如治大国,想要一面小旗,满天风势,就要是隈旗的长风不断。要观察生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世事洞明,枝枝叶叶都要参出人情;要博览群书,以广泛的积累材料。这样在高考考场上才会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写出好文章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b0d0b3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