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2022-04-08 05: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态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郑杭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本文所提出的看法是否准确,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般地说,社会学是关于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所谓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点对社会学的两大分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都是适用的。因为西方社会学实质上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地研究资产阶级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方法为对象的,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二者都有一个从一般的社会哲学到具体的专门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们面对的资本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不合理的社会,只有代之而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但又是统一的形态:革命批判性的形态和维护建设性的形态。

革命批判性的形态,就是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致命的弊病为主要任务,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当务之急不是谈论什么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恰恰相反,是要揭露它作为整体的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因此他们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恶性循环的根源: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揭露了恶性循环的突出表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人们为异己的力量和盲目的必然性所支配等等;揭露了恶性循环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如此等等。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

这样,马克思的社会学传统一开始就跟孔德的社会学传统发生尖锐的对立,因为后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尽管有弊病,但整个来说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在孔德看来,“工业时期”,即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能够实现他的“实证主义的箴言:爱、秩序、进步”。这两种社会学传统的根本对立,可以归结为前者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社会,后者则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社会,改善旧社会,因此二者确是革命与改良的对立。这就不难理解,马克思和思格斯为什么对孔德采取那样严厉的批判态度,如马克思说:“„„我作为一个有党派的人,是同孔德主义势不两立的,而作为一个学者,我对它的评价也很低”;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拒绝采用孔德创造的“社会学”这一名词;也不难理解,很长时间内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不同流派,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攻击的主要目标。

革命批判性的形态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本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所实际坚持的社会学。由于情况的变化,列宁已经采用了“社会学”这个名词。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这一革命批判性形态只是它的一种过渡性的、预备性的形态:为了真正研究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而必须先揭露作为整体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这是一种由历史原因造成的社会学的特殊形态。与此相联系,我们不能同意下面两种看法:第一,否认革命批判性的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学,因而具有不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二,把革命批判性形态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全部或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形态,不知道或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还有其他的形态。而且归根到底是更重要的形态——维护建设型的形态。


维护建设型的形态,就是以维护、改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把共产主义社会叫作“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合理地组织起来的社会”,叫做“人类从必然王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在于能够真正在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做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维护建设性的形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正是为了努力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维护建设性的形态,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本国革命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要建立的社会学。就我国的情况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本来就应该致力于建立这样社会学。由于认识不足和种种失误,这一任务被推迟了整整30年。从实质上说,维护建设性的形态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形态,甚至可以说是本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它与革命批判性的形态不同,主要在于:后者以破为主,前者以立为主。因此二者不能混淆,混淆了就要产生理论混乱。但是,这种不同不是对立,因为二者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而破是为了立,二者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革命批判性形态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扫清道路,间接地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维护建设性形态则直接地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维护建设性形态同革命批判性的形态一样,跟西方社会学是根本对立的,但根本对立的内容则发生了变化;它跟西方社会学的对立不再是推翻和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不再是革命和改良的对立,而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和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很显然,两种社会学维护的对象是根本对立的,但是要维护这一点却是相似的。既然同为维护,而且西方社会学具有较长的维护的历史和经验,同时,西方社会从总体上、根本上不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并不等于它的每一个局部都是这样,因此,在西方社会学中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参考和批判地汲取。对待西方社会学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把我们现在要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主要地理解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不仅仅是理论思索的结果,而且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认识: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但是,果搞得不好,也会陷入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甚至会达到崩溃的边缘。痛苦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否发挥,四化建设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我国当前的改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也是为了消除妨碍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素,发挥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从社会学方面来说,也只有抓住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个关键,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做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b3ff1714791711cc7917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