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2022-05-23 22:2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教育史,名词解释,外国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杰之首。他认为,人天生是由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他认为,道德是实践的哲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智慧即德行;在智育方面提出要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学习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还要学习几何、天文、算术等学科。并且在他的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法”,又叫“产婆术”。他的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哲学的内容范围,开辟了从自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被西方学者尊为圣贤。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师从苏格拉底,创办阿加德米学园,长期著述讲学,著有《理想国》一书,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即“哲学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主张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重视早期教育,主张采用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主张男女平等,认为男子和男子应当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柏拉图多方面探讨和研究了当时的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重视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创建阿加德米学园,在历史上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其教育思想主要反应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题提出灵魂论,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他也提出自由教育理论,强调应把沉思作

为理智活动的美德,认为沉思就纯理性的活动,就是探究真理;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食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热为自然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他把教育分为婴儿期(0-2)、儿童期(2-12)、青年期(12-15)、青春期15-20)四个阶段;婴儿期和儿童期主要以儿童身体的养育为主,从青年期开始儿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要正确的看待儿童,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以后的p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杜威等一批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632年。在书中,夸美纽斯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目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对体育和道德教育做了系统论述,提出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并且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指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自然。它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 作,出版于1806年。

《爱弥儿》: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书中,卢梭集中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全书共四卷,前四卷卢梭以爱弥儿为主人公,分别论述了爱弥儿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第五卷卢梭介绍了苏菲的教育,即女性教育。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的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

《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教育法》。该法案的核心就是建立英国公立初等教育制度和有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的教育督导制度。法案规定,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初等学校;全国划分区,设立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教育委员会有权征收地方教育税;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学校中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福斯特法案》的颁布,表明英国政府全面承担起国民教育的职责,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费里法案》:19世纪80年代,法国全面推行普及义务初等教育改革,主要由当时教育部长费里主持开展,他于18811882年分别提出两项教育法令,史称《费里法案》。该法案规定,幼儿园和公立

小学一律免费,师范学校免收学费和膳宿费;对6-13儿童实行强迫、义务的初等教育;废除宗教课程;教师必须获得国家颁发的证书才能任教。该法案确立了法国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为以后法国国民教育近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制定该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并鼓励和援助教育法案的补充和改进,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学园:学园是指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的阿德米加学园,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学园即开展了广泛的教学活动,培养各类人才,同时也进行了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古希腊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学园开设课程门类众多,数学占有重要地位。学园一共从在了900余年,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在各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在外国教育史上,学园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世纪大学:是11-12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与教会学校性质不同的、世俗性的、专业化的、跨国性的、具有行会性质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以研究与教学为主要目的。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全面发达的产物。西欧最早产生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中世纪大学还享有居住权、司法自治权等一系列特权,并且大学已经有了学位制度,学生学习3-7年,修完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便可以获得“硕士”、“博士”、“教授”等学位。中世纪大学产生后,迅速成为欧洲文化复兴和传播的中心,也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文科中学: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p斯泰洛奇等。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20世纪30-60年代在美国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而兴起的教育思潮。它产生于美国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bd9390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