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祭起源浅谈

2022-04-04 09:0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墓祭起源浅谈》,欢迎阅读!
起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墓祭起源浅谈

作者:嵇娟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

祭祀的习俗源于原始社会,原始初民因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在变幻莫测的自然面前,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于是,巫术思维成为原始社会生活的必需,为了获得神的庇佑福泽,人们对神极尽虔诚敬畏之心,经常举行仪式,敬奉供品,表达对神的诚意。祭祀、占卜等与神的交流沟通活动成为初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国家形成以后,祭祀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 《礼记》亦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可见当时对祭祀的重视程度。

我国在春秋时期以前,只有庙祭而无墓祭,即没有在墓地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墓祭之俗真正起源于先秦,据《周礼》记载的冢人”“祭墓为尸的职责及《韩诗外传》提到曾子椎牛祭墓等来分析,可以断定当时已有墓祭。《孟子·离娄下》记载,战国时期有个齐国人每天在东门外坟地上向祭祀者乞討剩余的酒肉,说明这一时期墓祭已经成为一种风俗。

墓祭的盛行始于汉代,是汉代颇为重视的丧葬礼俗。《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陵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东汉王充《论衡·四讳》曰:古礼庙祭,今俗墓祀。顾炎武《日知录》亦云:汉人以宗庙之礼移于陵墓。有人臣而告事于陵者,苏武自匈奴还,诏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是也。有上冢而会宗族故人……有上冢而太官为之供具者……有赠谥而赐之于墓者……有人主而临人臣之墓者……有庶民而祭古贤人之墓者,可见汉代墓祭之风之盛。

汉兴墓祭盛行是当时孝道观念及鬼神思想泛滥的结果。《礼记·祭统》曰: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论衡》曰:世信祭祀,以为祭祀者必有福,不祭祀者必有祸。。当时世俗认为墓地和祠堂是鬼神所在,祭祀之处,人鬼之间思想上的交流,伦理感情上的融合,都通过祭祀得到实现。

汉代墓祭的参加者上自天子,下及臣民,且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无男女皆然,皇后可以上其先人之冢,民间妇女亦可随其夫家上冢,臣下可以通过自己上情或者由皇帝特诏回家墓祭。但是,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参加祭祀活动,汉代墓祭时禁止刑徒参加,讳被刑为徒不上丘墓原因有二,一是孝者怕入刑辟,刻画身体,毁伤发肤,少德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愧负刑辱,身自刻责,故不升墓祀于先。二是祭祀之礼,齐戒洁清,重之至也。今已被刑,刑残之人,不宜与祭恭侍先人,卑谦谨敬,退让自贱之意也。缘先祖之意,见子孙被刑,恻怛伤,恐其临祀,不忍歆享,故不上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eb700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