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精选书法作品

2022-10-20 11:1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书精选书法作品》,欢迎阅读!
书法作品,行书,精选

行书精选书法作品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我们一同来欣赏精美的行书书法作品吧,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行书精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行书创作的实践与体悟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在各种书体中逐渐占据主流地位。近年来,随着当代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行书创作的探索与创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呈现出多元激荡的繁荣景象。在繁杂的书法热浪中,笔者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执著追求,理性地摸索,从多年的躬耕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初步的体验与感悟。

任何艺术的发展史,都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历史,继承与创新也是各个时代、各个艺术家毕生都要面对的无法逾越的问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因此,行书创作,首要的就是要从这些艺术的经典中汲取营养,以一种敬畏前贤与敬畏经典的虔诚,去触摸和感悟书法艺术的真谛。当然,植根传统、敬畏经典,并非迷信传统、复制经典;相反,是为了更好地积累创新的灵感和能力。

就行书创作而言,通过科学方法的引导,下三五年苦功大概就可以基本掌握笔墨技巧等技法层面的问题,但要创作出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则需要花更多的气力在“字外功”上寻求突破,从提升素养的根本做起。

首先要提升人品修养。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人品高尚者,其笔下一笔一画自生刚正不阿之气;清雅者,下笔不会落俗气;污浊者,笔下脱不去污浊。宋代朱长文《续书断》评颜真卿的作品:“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这种“临大节而不可夺”的英雄气概,恰恰是我们民族文化所极力推崇的价值取向,颜真卿的书法也因此备受青睐和推崇。黄道周,忠良


正直,从不向权贵势力低头,敢于上书直言;其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典型的人品与书风的统一,刚正不阿、不流凡俗、奇而不肆、古而不怪,具有强烈的个性,独树一帜。正所谓“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其次要提升学识涵养。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作品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说,书法是靠学养支撑的艺术,失去学识涵养,书法就成了失去灵魂的形式、符号。黄庭坚《跋东坡上远景楼赋后》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他人终莫能及苏东坡之处,不是什么技巧,而是“学问文章之气”。因此,当下书家们,要高度重视学养的积累,拓宽知识视野,坐几年冷板凳,多读一些明理之书、益智之书、养心之书、怡情之书、励志之书,努力优化知识结构。学养深了,则意蕴隽永气息醇古,书艺自然超逸绝尘。

再次要丰富生命体验。当下,由于书法的逐渐纯艺术化,越来越多的书法家趋于职业化。这就使他们对社会、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知和人生历练、生命体验比较相近,人生的视野相对狭窄,很难产生深刻的思想火花、与众不同的情感诉求和独特的审美取向,出现了以书法展览为导向、看评委口味搞创作的怪现象,造成了书风“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因此,书家们要走出书斋,把目光从关注艺术艺术市场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通过人生的不断丰富,来提升作品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会更具文化的意义,更有艺术的穿透力、感染力,才能撑起这个时代书法艺术发展繁荣的天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0c0329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